浙江:衢州共建生态家园 打造美丽乡村

2014年01月15日 09:24浙江日报

中国园林网1月15日消息:衢州,是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是浙江的重要生态屏障。多年来衢州市一直坚持保护蓝天碧水,保护好生态环境,把一江清水送下游,义不容辞地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衢州的重大政治责任。2013年10月,衢州市又全面启动以“五水共治”为重点的“共建生态家园”干部走亲连心服务基层行动,以“重整山河”雄心、“壮士断腕”决心,共建“水净、天蓝、地绿、景美”的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的“衢州样板”。

十年磨一剑,“山水人居、和美家园”已初显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盛唐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描绘出的乡村,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悠然宁静,令人向往。

农村的希望,生长在田野;农村的风景,演绎在大自然;农村的乡土,世代流传……这里,更贴近生命的本源;这里,更懂得自然的真谛。

2003年开始,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衢州市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2年初,衢州市因地制宜创新性地提出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新机制,以县(市、区)、乡镇、村、农户等4个层面为主体,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示范乡镇、精品村和“五美”农户,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市、县、乡、村、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配备精干工作团队,落实资金,评比考核,浓厚“比、学、赶、超”创建氛围。美丽乡村“四级联创”工作机制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2013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十年建设路,美丽乡村在衢州不断涌现。

脱胎换骨,打造美丽乡村之“净”。水、空气、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净水、净空气、净环境是衢州这几年美丽乡村建设的主抓手。201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工作要求,提倡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让水与人和谐相处。治水先治污,对农村而言,生猪养殖整治一直是衢州治水工作的重点。在衢江,启动乌溪江饮用水水源环境综合整治,拆除猪舍,关停猪场;在江山,开展生猪养殖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全力治污的同时,衢州市还注重水生态修复。深入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加快实施河道护岸、河道淤泥疏浚、绿化美化、池塘整治,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开化县计划将马金溪建设成观赏线、风景线和养生线,打造成宜居宜游的百里黄金水岸线,打造国家东部公园亮丽风景。2013年,衢州由各级行政首长挂帅“河长”的治水模式不断推行开来,“河长”们巡河看护,向一切影响水环境的行为说“不”。同饮一江水,共护一江清,“河长制”将让“水清鱼跃”重回现实。

走进龙游县大街乡贺田村,青山如黛,竹林掩映,溪流淙淙,群山环绕。一幢幢红蓝琉璃瓦顶的乡村楼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面村道干净整洁、串联村庄。在贺田,双脚踩不到鸡粪、狗屎,目光看不到猪栏粪、烂破布、碎玻璃,嗅觉也难以闻到粪坑臭味,夏天连蚊子、苍蝇也不知所踪……秘诀是该村创造性地建立了“垃圾源头分类可追溯”机制。这套机制的核心是把垃圾处理工作重点从终端处理转到农户源头分类减量上来,要求农户把垃圾细分为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建筑垃圾、有害垃圾。有机垃圾尽可能地还山还田;可回收垃圾组织清卖;建筑垃圾设低洼点集中堆放,用作填坑造地备用;有害垃圾定点投放,保洁员及时清运。“贺田模式”已在衢州全面推广。

目前,衢州全市已累计减少生猪养殖场2171家、削减生猪饲养量90.06万头;完成2300家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粪尿综合利用率达93.5%;完成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303个,总容积3.77万立方。完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327公里,清理大小河道约3000公里,清除河道垃圾杂物3万余吨。

长期以来,衢州历任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发展思路一以贯之,以“功成不必在我任”的胸襟,成就了今天的生态现状:全市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出境水断面达标率连续8年保持100%,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彰显特色,打造美丽乡村之“景”。龙游县横山镇天池村,是衢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的一个缩影。每逢七八月间,荷花盛开季节,近2000亩的荷田,满眼翠绿和粉红望不到边,蔚为壮观。荷花风骨,有的奔放,有的羞涩,有的相互簇拥,有的孤芳自赏,有的静静伫立,含情脉脉,有的典雅别致,韵味十足。一阵风起,荷花莲叶如同千军万马般,气势磅礴,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天池村,“十里荷花”已成为有效宣传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农产品的一张“绿色名片”,同时这里也是龙游县的“十里荷花、万亩富硒”旅游观光线,众多游客到此漫步游览,赏荷留影,感受乡村初夏的别样美景。

而这样的美丽乡村美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衢州农村建设中。在江山市廿八都镇,古镇廊桥相迎,桥下溪水潺潺,穿过廊桥,漫步古街,由北至南,1000多米的街面均由石块铺成,两边商铺,旗角飘飘,古风犹在。这里和其他江南古镇不同,没有繁华都市的拥围,远离喧嚣,韵味更浓。行走此中,仿佛穿越时光,所有的烦恼全都烟消云散,留在人心间的只有那抹宁静,也许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慢生活吧。

十年的村庄整治,昔日的“赤膊墙”穿上了新“衣”,水泥路、柏油路代替了黄泥路,户厕改造,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一批富有特色的民居修葺和保护,“白墙黛瓦”的建筑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衢州美丽乡村俨然处处是风景。

蓝天作幕,绿野为席,依托生态优势,借绿建景,在自然美中挖掘乡村文化底蕴,植入文化元素,寻找、发现、展示美丽乡村内在美,着力打造“一村一景”、“一线一韵”,衢州打造出一批批有特色亮点的美丽乡村。到2013年底,衢州已有江山市、龙游县、开化县获得“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全市成功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乡镇25个、精品村81个,各县(市、区)共表彰命名清洁家庭、创业家庭、美丽家庭等3.5万户。

绽放美丽,打造美丽乡村之“品”。2012年6月,衢州市委书记陈新在调研时,结合衢州农业农村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旗帜鲜明地提出开展“一村一品”行动,大力发展“种、养、加、商、旅、文”等现代新型产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带动其他各项指标齐头并进。

“一村一品”行动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创业增收。去年龙游县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合作推出的“特色中国·龙游馆”,极大地提高了衢州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农产品质量好销得快,让农民得到实惠。目前,全市已培育“一村一品”专业特色村200多个,从业户4万余户。在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中,衢州市又及时跟进家庭农场的培育计划,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和激励政策,家庭农场建设呈现蓬勃发展之势,2013年全市已注册家庭农场2187家。省农办、省农业厅先后将衢州市列为全省“一村一品”产业复兴计划、家庭农场培育发展的试点市。2013年12月30日,《农民日报》头版以“一村一品领航家庭农场助力”为题,专题报道了衢州市“一村一品”和“家庭农场”发展的成效。

衢州各地纷纷结合实际,创建自己的美丽乡村品牌。去年春暖花开时节,开化县长虹乡举办“美丽乡村七彩长虹—首届钱江源油菜花节”,打响开化乡村旅游知名度。而刚刚荣获2013“中国最美乡村”提名奖的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则以古村落、古建筑、唱村歌等文化产品吸引人。55座徽派特色的明末清初祠堂类古建筑,依山造势,鳞次栉比;里巷村道青石铺缀,曲径通幽;《妈妈的那碗大陈面》更是获得了“全国村歌十大金曲”,大陈村被评为“全国村歌发祥地”,成为江山古村落文化保护和有效传承的典型代表。经过10年努力,衢州各地美丽乡村品牌凸现,幸福江山、龙游天下、开化国家东部公园等已成为一张张“金名片”,吸引着外部的世界,也滋养着自身发展。

推荐阅读:

福建省长苏树林: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福建:将乐县建设原生态美丽乡村

安徽:环巢湖“生态明珠”今年更闪亮

河南:开封县推进生态廊道 绿化工作 [分页]

今朝再出发,“五水共治、生态家园”将迎新

从去年10月中旬开始,在衢州所有行政村,1480名生态指导员忙着走家串户。在衢江区后溪镇赤山口村,区环保局的汪新祥通过10多天走访调研,心中已有了底:目前赤山口村虽然没有工业污染,但村民在家中养猪,既没有规模效益,污染又比较厉害;村里多年来生活污水直排,成了大问题;村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也是当务之急……汪新祥已进入生态指导员的角色,历数村里的“生态账”。

“生态是衢州的金字招牌,选派生态指导员,就是要共建生态家园,回应群众新期盼、再创生态新优势。”衢州市委书记陈新这样表示。

生态指导员并非孤军作战。衢州市专门组建5个“共建生态家园”专业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组、工业污水治理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组、城镇污水治理组、河道整治组,分别由农办、环保、农业、住建、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生态指导员进村之前,要进行分级培训,接受专业组的相关业务辅导。调查摸底建立生态档案后,生态指导员在专业组指导下,制订所联系村的整治方案。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发令枪”已经打响,开弓没有回头箭。今后,衢州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舍我其谁”的豪气,守土有责的志气,“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气,全力推进“共建生态家园”行动。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确保2016年底基本完成全市水环境整治任务。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稳定达标,衢州市出境水质、县(市、区)交界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乡镇(街道)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5%以上,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市级以上生态村占行政村总数80%,全市水环境明显改善、水生态明显优化、水景观明显提升,加快建设水净、天蓝、地绿、景美的“生态家园”。

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大力宣传农村生活污染处理规范和常识,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清理农村卫生死角和黑臭坑沟,不断提高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有效整治农村“脏、乱、差”问题,切实改善村容村貌。到2016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将达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抓好禁限养规定落实、畜禽养殖总量控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监管、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推动农业产业转型提升。到2016年底,全面落实禁限养规定,全市生猪养殖饲养量控制在550万头以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病死畜禽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10万吨,农药使用量减少12%。

实施农村工业、城镇污染治理及河道整治。加大工业污水集中处理、总磷污染整治和危险废物规范管理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管网建设力度,加强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等设施建设和监管,规范整治餐饮行业排污;大力推进河道采砂管理整顿、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河道整治和保洁、水体生态修复等工作,建立完善四级联动“河长制”,改善河道质量。

大力实施集镇跨越发展行动。在全市12个中心镇启动开展集镇跨越发展行动,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业态兴旺、集镇繁荣、功能配套、生态良好、管理规范目标,加快“美丽集镇”建设,带动全市集镇建设水平整体提升。2014年力争12个中心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20%左右;新增规上限上企业18家,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以上。

打响衢州绿色有机食品品牌。以环境改善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提升“一村一品”和家庭农场的发展质量,打响绿色有机食品品牌,打造生态循环高端农业,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快推进电商换市、产供直销和专业配送等新型生产销售模式,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家乐专项升级,培育一批农家乐综合体、农家乐特色乡镇、农家乐精品线路,发展休闲、运动、养老(生)、创意等美丽乡村产业新业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着力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层次。持续推进“一村一品”行动,每年打造专业乡镇20个,专业村100个,评选一批最佳品牌、新品牌和致富带头人。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力争培育发展家庭农场3000个以上,其中规范化家庭农场300个、示范性家庭农场150个。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及时总结提升,形成适合衢州的建设标准、治理技术、管理模式和生态保护投入、建设、运营、管护等环节的机制。建立生态村创建标准体系。大力推进宣传引导工作,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增强群众自觉、自律、自治的生态保护意识,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基层长效机制,定时到村帮助推进项目,督查设施运行,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增强工作实效。

乡村,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仍是我们聚居的地方。中国悠久的农耕社会历史及特殊的现代化进程,让城市居民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农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农村,不止是农民的家园;美丽乡村,更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怀揣着美丽梦想,衢州在行动……

推荐阅读:

福建省长苏树林: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福建:将乐县建设原生态美丽乡村

安徽:环巢湖“生态明珠”今年更闪亮

河南:开封县推进生态廊道 绿化工作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