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30日消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多次将此项工作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民生实事、治污保洁和生态文明建设项目。2012年以来,市城管局牵头负责全市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按照《深圳市“十二五”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狠抓三重点,推进垃圾减量分类
深圳市城管局局长王国宾表示,为了贯彻落实《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的决定》,深入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应努力探索适合我市的垃圾减量分类模式。
理清思路,将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垃圾管理模式,推动整体解决前端怎么收集、中端怎么运输、后端怎么处理等问题。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和市民在垃圾减量、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积极推动《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办法》立法工作,明确法定责任义务和保障措施,强化考核,狠抓落实,以考核来评价干部、推动工作。积极探索垃圾费按量征收办法,建立垃圾减量分类经济激励机制,提高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积极探索创新机制,确立科学高效的商业运营模式。国内外经验表明,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垃圾分类模式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无法持续和推广的。要研究建立垃圾减量分类经费由政府、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的机制。积极培育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以及废品回收等市场环节的产业链,对从事垃圾处理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垃圾减量分类产业。进一步规范现行的废品回收市场,建立对低价格类废品的补贴机制,扩大前端废品回收量,减少末端垃圾处理量,“花小钱、省大钱”。
广泛深入宣传,不断增强市民自觉参与意识。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享受着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制造垃圾。改善人居环境,治理垃圾,既是权利更是义务。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是垃圾减量分类的实施主体。各区(新区)政府、各部门要制订垃圾减量分类宣传教育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绿色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市民爱护环境、勤俭节约,鼓励市民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用具,少用塑料袋,无纸化办公、双面用纸,适量点餐、剩菜打包,家家户户都把废旧物品整理好,做好废品回收等),促进垃圾源头减量和回收利用。党员干部、义工联、社会公益组织(N G O )要走上街头、走进工厂、走进社区宣讲垃圾减量分类知识,开展一些市民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宣传培训活动。创建垃圾减量分类宣教基地,中小学校开设垃圾减量分类课堂,普及相关知识,利用“小手拉大手”,促进全民共同关心垃圾处理工作。
垃圾减量分类,教育普及很关键
如今,《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办法》(草案)已进入听证程序,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下简称中心)表示,《深圳市生活垃圾减量和分类管理办法》遇到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市民日常习惯、多部门联合推行等方面的困难。
该中心在此前的征集意见稿中,还提出了加强宣传这一部分条款,中心负责人表示,垃圾减量分类并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如撤掉垃圾桶等方式来实现,教会居民如何分类、何时回收是现今的关键性一步,对此,引入了N G O的力量,包括红马甲等广泛的义工机构,让他们进学校、社区,用游戏、兑换奖品、念歌诀的方式,手把手教会市民垃圾怎么分类。中心负责人说,从台湾、日本生活垃圾分类实践和全市试点工作情况来看,减量分类顺利推进关乎经济发展水平、市民生活习惯改变及素质的提高等,需要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努力。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