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7日消息:“绿色娄底,湘中明珠”。作为我国南方首个绿化模范城市,绿色,一直是娄底的城市标签。在绿色湖南建设中,娄底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了“绿化娄底四年行动计划”,突出“三边一区”(城边、路边、水边、景区)绿化,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绿色娄底”为主题,以工程造林、联村建绿和义务植树为抓手,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封造并举,将生态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扎实推进绿色娄底、美丽娄底建设,其范围之宽、参与之广、投资之多、影响之大,在娄底绿化发展史上,绝无仅有。两年来,全市已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达7.5亿元,完成林业重点工程造林32.37万亩,中心城区主干道绿化普及率达10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8.15%,活立木蓄积量1250.76万立方米。在绿化娄底建设的征途中,娄底正不断加快推进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建设,用绿色装点城乡,用绿色引领产业,用绿色改善生活。
通过实施“绿化娄底四年行动”,走出了一条绿色城市发展之路,娄底,正在成为“青山绿水、碧水蓝天、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城市”。
娄底,绿色蓝图已描绘,生态旗帜高高举起!
义务植树点燃绿化激情
联村建绿构筑城乡一体绿色通道连通美丽家园
2012年3月6日,娄底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决定每年正月初八为全市“全民义务植树日”。连续两年的正月初八,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都率先垂范,带领机关干部到义务植树基地开展植树活动。2014年农历正月初八,是娄底市第二个全民义务植树日。青山如黛,细雨夹雪。娄底市委书记龚武生,市长易鹏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易春阳,市政协主席姚兵,娄底军分区司令员欧友生等市级领导、机关干部、驻娄官兵300多人,在城郊仙女寨植物园开展植树活动。市委书记龚武生指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绿化意识、植树意识,打造山清水秀、林城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环境,要靠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市长易鹏飞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说:每年正月初八设立为“全民义务植树日”,这是“绿化娄底四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来营造植树造绿、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将娄底建设成为幸福家园。
义务植树活动悄然改变娄底城乡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环境。2014年,全市有7.3万多人主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树木114万棵,栽植面积12875亩,建设义务植树基地151处。两年来,中心城区新增公园绿地360多公顷,乐坪大道、湘中大道、石马公园、娄星广场、孙水广场花草、灌木和绿色主体景观相映成趣,绿荫如盖,人流如织,有的结伴观赏着广场美景,有的伴随美妙的歌声漫步在走廊、绿荫间,对对情侣,款款深情,谈笑呢喃,燕语亲昵。
联村建绿构筑城乡一体
“联村建绿”是绿化娄底四年行动的重要抓手。在2013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声势浩大的“联村建绿造林、共建秀美村庄”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全市联村建绿呈现出参与层面更广、建绿规模更大、建绿标准更高的新景象。联村建绿单位不断扩大,学校、医院、厂矿、民营企业都纷纷汇聚到联村建绿建设的洪流中来,全市参与联村建绿的单位由去年的700家增加到今年829家。建绿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联村建绿重点村由去年的145个增加到今年的237个,栽植香樟、桂花等绿化大苗由去年91.8万株增加到154.26万株。中央、省市属298家单位积极履行职责,在双峰县潭邵高速沿线39个村及城郊周边21个村开展联村建绿,已投入资金344.97万元,栽植绿化大苗木46.3万株。联村联心。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联村建绿活动已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期盼,各县市区以联村建绿为切入点,引导村民爱绿、植绿、护绿共建秀美村庄。湖南省秀美村庄建设启动仪式于3月18日在娄底市启动,在联村建绿的引领下,全市乡村呈现出“依山傍水、漫山翠绿、花果飘香、炊烟袅袅、整洁宁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
绿色通道连通美丽家园
2013年,娄新高速全线贯通。沿途100公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目之所及,全是绿色,宛如进入连绵不断的绿色画卷。娄新高速绿色通道建设正是全市“绿色通道”建设的一个缩影。2014年,全市共投入资金2802.2万元,绿化公路2276.5公里,绿化铁路67公里,绿化沿线山地208公顷,绿化河流400公里,栽植苗木160万株,资金投入力度和栽植苗木数量居历年之最。全市已初步建成层次多样化、结构合理化、功能齐全化、集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网络,一条条公路、铁路、河流成为一道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各县市区全面加大绿色通道建设力度,合力绿化、美化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要交通干道及河道等绿色通道。同时,全市上下大力推进退耕建林,长防林工程、封山育林,湿地保护与植被修复,水府庙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森林矿区建设工程,石灰岩和矿山植被修复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2014年,全市共完成工程造林16.8万亩,退耕还林2万亩,油茶新造2.4万亩,封山育林18.5亩,低碳林5万亩,先后建立国家森林公园2座,国家湿地公园1座,省级森林公园4座,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区22处,面积达22万亩,生态综合治理面积250万亩。绿色通道连接着一处处绿色景观、一座座秀美村庄,娄底城乡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发展景象。
新化:水秀山清、梯田叠翠的旅游城市
新化梅山,梯田叠翠,龙宫藏奇,雄峰纳秀,资水涵韵,境内处处山清水秀,是全省优秀旅游文化城市,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绿色生态城市。
生态建设添锦绣
通过开展“绿化新化四年行动”,新化县着力实施绿化全覆盖,打造生态文明的梅山福地。2014年,全县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93亿元,栽植各类苗木3000余万株,完成人工造林10.62万亩,封山育林9.2万亩,全县有167家单位在85个村开展联村建绿工作。以曹家镇娘家村为代表的绿色村庄不断涌现,一大批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花中的秀美村庄点缀着资水两岸。投入资金1840万元,绿化公路1063公里。全县乡村已初步形成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交相辉映的绿色网络。
景区绿化谱新曲
为突出绿化重点,近年来,新化县委、县政府将打造大紫鹊界百里画廊作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工作来抓。截至今年9月,已完成路旁、屋旁、水旁绿化苗木栽植93930株,完成山地苗木栽植75.2万株,总用苗量84.6万株,年度苗木购置、宣传发动、苗木栽管等投入总额达560万元以上。如今,紫鹊界百里画廊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与此同时,梅山龙宫、大熊山蚩尤文化园等绿化项目提质建设也全面启动,投入绿化资金达3000多万元,各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城镇绿化结硕果
县委、县政府共投入3000余万元,全面完成资江风光带一、二期建设任务,绿化面积32.84万平方米。狮子山公园,滨江路休闲绿地植物景观不断丰富,品位日渐提升;城市广场、小区绿地乔、灌、花、草相结合,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园林式单位创建全面启动,目前全县有县级以上园林式单位103家,其中省、市级45家。(奉小平)
娄星: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森林城市
1998年,娄星区被评为全国县级“森林城”,2008年,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并荣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作为娄底市唯一市辖区,2012年,全区上下全力实施绿化娄星四年行动计划,让绿色发展代代传承,让全区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启动了绿化全覆盖
2013年春,娄星区首创绿化全覆盖活动,区委书记、区长向全区人民发出了植树造林倡议书,区委、区政府向全区152个村派驻群众工作组组织群众植树造林,全区采购绿化苗木200万株免费发放给农户,见缝植绿、全面播绿。2014年,又采购了20多万株金丝楠苗木发放给农户栽种。同时通过实施部门绿化,建起了仙女寨森林公园;绿化公路265公里;完成了2条河道绿化;境内4座煤矿全部完成了矿区绿化;区内24所学校、13所医院全部完成绿化、美化。绿化全覆盖活动将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7%。
实现了城乡绿化一体化
改变城乡绿化水平的差距,建设“秀美村庄”是建设绿色娄星的主战场。娄星区采取领导办点建、联村建绿建、村民自主建等方式大力推进,全区48名区级领导全部挂点包村,以点促面,辐射全区。同时将市、区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部派驻到村,几个单位联系一个村,实施联村建绿。联建单位出资包苗木、包栽植、包成活,联建村积极配合联建单位,包矛盾、包管护。在建成村的示范下,其他村主动出击,自力更生,每年农户自费从苗木市场采购的苗木达400万株。目前,全区非城建村的一半以上建成“秀美村庄”。[分页]
拓宽了绿化新内涵
绿化四年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娄星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群众参与生态建设。2年来,全区有超过100名林业大户和公司参与生态建设,社会资金投入林业产业超过1.8亿元,连片建设花卉苗木基地7000多亩、优质经果林3000亩,将产业发展与村庄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掘每个村庄的自然历史文化亮点,有针对性地打造“秀美村庄”,如杉山镇万乐村、双江乡双江村一手抓绿化,一手抓特色产业发展等等,各村庄的建设内容符合区域发展的要求,促进了村民自觉地加入到了植绿、爱绿、护绿的行动中。
两年来,全区投入林业产业资金2.7亿元,25万人次参加植树造林,完成人工造林2.38万亩,栽植苗木400多万株,基本建成“秀美村庄”75个。今天的娄星区,北部省级洪家山森林公园巍巍耸立,南面仙女寨森林公园青翠欲滴,城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乡村青山怀抱,碧水东流,于阡陌间织就了一张绿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森林城市。(颜志宏)
双峰:层林流绿、天蓝水净的绿色新城
双峰是一座蕴含着无限生机和文化底蕴的生态城市:“乡间侯府”富厚堂群山环抱,九峰山森林公园奇秀翠丽,洛阳湾宁静祥和,境内百里竹海和万顷松林翻起层层绿波。绿色,早已成为双峰的主旋律。
今年3月,在双峰县召开的娄底市春季造林和清明防火工作现场会上,与会人员无不切身感受到“绿化双峰四年行动”实施两年来双峰城乡生态环境变化之快:天蓝、水清、鸟语、花香,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娄底市副市长刘益丈现场由衷感叹:秀美双峰,层林流绿!
2014年正月初八和3月12日,全县组织了2次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县委书记吴德华、县长杨维带领全县干部群众54.2万人次参加一年一度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县共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7个,栽植桂花、樟树、杜英、红叶石楠等树苗271万株,绿化公路、河流37.1公里,造林384.8亩,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7.4%。去冬以来,全县共完成造林5.3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造林0.2万亩,长防林0.41万亩,油茶林新造0.7万亩,巩固退耕还林项目造林0.05万亩,面上造林2.25万亩,完成旱灾补植补造1.7万亩。
2014年,双峰县全面实施潭邵高速公路双峰段绿色通道提质改造工程;通过公开招投标,完成了S210线、S209线、常九公路、香杏公路和鹅立公路,以及潭邵高速公路双峰联络线的绿化。双峰段的蛇形山、杏子铺、甘棠和三塘铺等4个乡镇39个村开展联村建绿,绿化公路94.1公里,造林448亩。全县111个市县直单位联村共建绿村栽植绿化苗木11.97万株,绿化公路129.1公里、河流52公里。全县91个市、县联村建绿村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全县县直单位共到位联村建绿资金606万元。城镇绿化到位资金2500万元。全县完成国道、省道和县乡道造林绿化423.2公里。每个乡镇完成了一条主要乡村干线的绿化,实现了“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绿色双峰。
一手抓造林,一手抓管护。2014年双峰县完成森林防火隔离带109公里,建设森林防火蓄水池30个,开辟防火林带65公里,全面完成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年度目标任务,有效控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谢文胜)
涟源:美丽富饶、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
龙山千山秀,涟水绿潮涌。
2012年,涟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绿化涟源四年行动,着力将涟源成打造美丽富饶、绿色宜居的新型生态城市。
该市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绿化行动:一是着力经营健康森林,做好“禁、造、防、抚”四篇文章。“禁”即抓林木禁伐,减少森林消耗。涟源市政府决定,四年内,不予受理林木采伐申请。“造”即抓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2014年,全市新造优质油茶林7000亩,石漠化工程造林4000亩。“防”即抓森林防火,巩固造林成果。全市组建了22支装备精良、力量较强的森林防火应急队伍,出台了一系列森林防火组合拳,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抚”即抓森林抚育,提升森林质量。2014年将完成森林抚育1万亩。二是大力打造绿色通道。通过科学制订规划、严格技术规程、确保造林质量、强化检查督促四个方面,对全市县乡公路全面绿化。市林业局抽调了20名工程师,深入各乡镇、办事处指导造林。S210、G207(龙塘—伏口)、安大线完成补植补造后,树苗管护移交沿线乡镇和市公路局共同管护。各乡镇、办事处制订了乡规民约,并与村里签订了管护责任状。各村也明确了一名专职管护员,每天开展巡查。三是合力建设秀美村庄。2014年,涟源把秀美村庄美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全市选择了20个村作为市直部门单位联村建绿村,各乡镇也选择1-2个村进行重点扶持,大力开展身边增绿行动,着力打造秀美村庄。涟源市委书记曾益民、市长谢学龙分别到联村建绿挂点村六亩塘镇温田村、石马山镇张家湾村召开联村建绿现场办公会议。目前,全市26个联村建绿市级领导和118个市直单位均与联系村签订造林绿化协议,落实造林、管护相关措施。完成了村组公路绿化200.8公里,荒山绿化8160亩、房前屋后绿化121680株,水边绿化5670株,村边绿化2615株。全市各部门单位累计为联系村捐资近600万元。(张礼林)
冷水江:生态优先、工业反哺的美丽锑都
2012年,绿化冷水江四年行动正式启动,一场“建设美丽锑都、打造生态家园”的生态建设战役在冷水江城乡全面打响。两年来,这里山丘葱茏,村庄秀美,水波荡漾,矿区吐绿,道路盖绿荫,城市换绿景,景区风光旖旎,林产资源富饶……冷水江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市城乡绿化全面开花
去冬今春,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1.9万亩。大力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了市级义务植树基地4个,乡级义务植树点16个,完成义务植树110万株。着重开展了矿区、景区、城区、三边及农村“四旁”绿化。加快了矿区生态治理、景区、城区绿化提质和城市周边山头的绿化,新老城区绿化实现了质的飞跃,面貌大为改观。完成了紫云峰森林公园10公里绿化带建设,完成锑都路、新城路、江南路等20条主次干道绿化美化。广泛开展身边增绿、“四边”造林和“千万”珍稀树种进农家的村镇绿化工程,建成6个“十村连片”绿化示范区。高标准完成娄新高速冷水江段10公里绿化带建设。
林业产业飞速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明确了“生态优先,工业反哺”的绿色发展思路。尤其是绿化娄底四年行动的全面启动,凝聚了社会各界力量,激发了全民参与绿化的热情。该市投资参与绿色产业建设的人士越来越多。两年来,该市新增林业示范基地45个,投入资金1.5亿元。涌现了汇美园林、五能公司、龙盘山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在湘中地区颇有影响的林业民营企业,培植出瑞生源生物、五能生态、贵鸿生态等36家造林大户,建成林业规模种植基地183个,总面积达9万余亩,为该市经济转型提供了样板。
生态意识全面提升
为满足市民“蓝天碧水、鸟语花香、闲庭信步”的生活需要,冷水江市全力打造六大生态公园,切实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态环境。通过发动全市人民共同参与绿化建设,市民生态意识逐年增强。绿化娄底四年行动实施两年来,市民接受了生态文明的教育,感受到了绿化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激发了参与绿化行动、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两年的实践为全市争创全省园林城市、文明城市,为建设绿色、文明、幸福冷水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张共长)
娄底经开区:生机勃勃、绿潮如涌的生态园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娄底市经开区坐落在娄底城区的北面,涟源钢铁有限公司的东面。十年前,这里一片荒芜。十年后,处处厂房林立,绿树成荫。
2012年以来,娄底经开区以建设“生态园区”为目标,累计投入生态绿化建设资金1.5亿元,高标准完成了3条城区主干道、12条园区道路的绿化建设,建设休闲公园及公共绿地3处,栽植乔木3万余株,各类灌木小苗1100余万株,绿化面积30多万平方米;建设园林式小区5个,园林式单位20多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0%和37%以上。走进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处处呈现出“绿叶成荫,树木成林,园在林中,人在花中,厂在景中”的美丽景象。
在绿化娄底经开区四年行动同时,开发区以提升生态绿量、改善居住环境为目标,突出实施绿色村庄、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工程。对非开发建设区域的19个村(社区)全面开展联村建绿,新增河道绿化15公里,乡村道路绿化26公里,农户庭院绿化3400余户,发展珍贵苗木基地3000亩以上,栽植各类珍贵大苗8万余株,各类小苗近200万株。近三年区级财政以奖代投苗木补助在1000万元左右,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达1.6亿元以上。
生态软实力促进了经济硬实力的增长,以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湘中物流园、三一重工、五江集团、沃尔玛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生态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了娄底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全区经济总量达到25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幅达40%以上,财政收入以三年翻一番的速度跨越式增长。一座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林城相依、鸟语花香、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幸福新城镶嵌在湘中大地。(李华成)
推荐阅读: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