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丛:为实现中国梦创造更好生态条件

2013年09月12日 09:24人民网

中国园林网9月12日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对于我们更加主动、更加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新成果

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生态观的思想精髓,蕴涵着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智慧,贯穿着心系民生、为民造福的深厚情怀,是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新成果,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

揭示了生态决定文明兴衰的客观规律。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深刻论述,科学回答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四大文明都发源于森林茂密、水草肥美、生态良好的地方,也都因为青山变成秃岭、沃野变成荒漠、生态遭到破坏而衰落或中心转移。这一深刻论述,进一步指明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有利于全党增强改善生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阐述了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战略思想。习近平同志今年在海南省考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关于生态理念、发展理念的丰富与升华,有利于指导全党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摈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更加自觉地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作出了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的科学论断。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精辟论断,既是对生态产品的准确定位,又是对民生内涵的丰富发展,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期待,有利于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切实为老百姓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确定了林业在实现中国梦中肩负的重大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参加今年首都义务植树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并明确要求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这一重要指示,确立了林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林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大任务,是对林业服务国家大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提出了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的工作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建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这是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创新,也是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的重大举措,必将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根本指针

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其生产的生态产品和物质产品与民生息息相关。从生态产品讲,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保障,具有很强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从物质产品讲,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可再生性资源。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满足民生需求作为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根本指针。

改善生态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根本任务。良好的生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实现绿色增长、科学发展的最主要标志。我国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国家,社会对改善生态的期望越来越强烈。绿色总量需要增加,沙化土地需要治理,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这些都是林业建设面临的繁重任务。为此,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要求林业承担起生态建设的主要责任,真正发挥对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生态既不可能靠花钱买,也不可能转移和进口。我们必须把改善生态放在林业工作的首位,守住这个根本和底线。

推荐阅读:

王金财:多为群众办实事 多为生态添绿色

南京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监管掌控生态环境

广东:立足生态功能定位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经济

湖北:武汉规划大东湖生态绿楔 [分页]

改善民生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的主要目的。改善民生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是林业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在工作中牢牢把握,绝不能有丝毫的偏离与懈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是林业改善民生的核心。林业地盘大,产业种类多,建设内容很丰富,与民生关系密切。解决就业增收、深化林权改革、保护林地资源、保障林产品供给等都是为了改善民生,林业要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发挥更大作用。

科学把握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内在联系。生态是基础,民生是根本,生态需求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对林业发展而言,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具有战略上的一致性。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始终坚持抓生态就是抓民生的理念,牢固树立服务民生抓生态、改善生态惠民生的思想,把两者统一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贯穿于林业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充分发挥林业对改善民生的独特作用。

把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作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与载体。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既能改善生态、筑牢民生之基,又能保障供给、满足民生之需,还能扩大就业、夯实民生之本,体现了林业属性的多元化、也兼顾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符合中央对林业的定位和要求、也契合林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以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发展水平。

履行好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的职责

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与基础。我国林业承担着森林、湿地、荒漠三个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职责,是保护自然生态的主力军。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切实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合理划定自然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要求,划定自然生态保护的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一是森林红线: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森林蓄积量不低于200亿立方米。二是湿地红线:全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三是荒漠植被红线:全国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3万平方公里。四是物种红线: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严禁开发,现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全面保护。

深入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平原绿化、长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尽快恢复我国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

加快构筑十大生态安全屏障。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确定的“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快推进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东部沿海生态屏障、西部高原生态屏障、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珠江流域生态屏障、中小河流及库区生态屏障、平原农区生态屏障、城市森林生态屏障等十大生态屏障,构建我国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

大力发展十大绿色富民产业。在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同时,大力发展料林培育产业、林产工业、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旅游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竹产业、花卉苗木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沙产业等十大绿色富民产业,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推荐阅读:

王金财:多为群众办实事 多为生态添绿色

南京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监管掌控生态环境

广东:立足生态功能定位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经济

湖北:武汉规划大东湖生态绿楔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