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园林38亿存货被指“雷区”

2013年08月23日 11:36周末金证券

中国园林网8月23日消息:刚遭遇“应收账款风险”质疑的东方园林(002310),再度陷入信任危机。19日上午,一篇针对“东方园林38亿存货”的财务安全质疑帖流出,短短几天,在市场上引起高度关注。 

上述财务质疑帖指出,东方园林的存货正在以3倍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速度累积。公司在上市4年内,存货量快速增长,目前已经高达38亿。

对此,东方园林证券部回应称,“公司存货量与业务量在正常范围内。”需要指出的是,东方园林财务安全一直备受关注,公司垫资经营的扩张模式,造成资金链承受重压。截至一季度末,东方园林流动负债金额高达41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60%。

38亿存货被指“雷区”

对于工程施工企业会计报表而言,呆坏账有两大主要藏身地,一是应收账款,另一个是存货。帖子指出,东方园林的存货正在以3倍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速度累积。公司在上市4年内,存货量快速增长,目前已经高达38亿。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东方园林2009年11月在中小板上市,上市4年来营业规模迅速扩张。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39.38亿元,与上市前2008年营业收入4.16亿元相比,增长约9倍。

存货增速则更快。2008年末,公司存货为1.57亿元,但4年后,该数据攀升至35.62亿元。存货占总资产比例,也从38.17%上升至52.8%。

该质疑帖直言,作为呆坏账高发地,公司存货出人意料地开始飙升,占总收入比逼近90%。而公司年报中,却未对存货子科目——“已完工尚未结算款”进行披露,该子科目是最容易隐蔽成本、调节利润的一个科目。

资金安全屡遭质疑

针对“38亿存货”的质疑,东方园林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存货量与业务量在正常范围内。”公司表示,项目在确认收入前都会有一段时间做结算确认,而存货就是在这段时间产生的。

从上市之初,东方园林就因为资金“饥渴”而备受关注。财务数据显示,2009年上市以来,东方园林净利润始终稳步增长,年净利润分别达0.84亿元、2.58亿元、4.49亿元和6.88亿元。但对应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1.14亿元、-2.59亿元、-3.96亿元和-2.51亿元。

此前,地方债务审计风暴,更是引发了市场对东方园林回款情况的担忧。2013年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达17.27亿元。针对回款状况的质疑,东方园林在8月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尚未发生大额应收账款实际无法回收的情况,截至6月底未执行完毕合同额约335亿。

东方园林称,2012年起,公司开始积极推行土地保障收款模式。此外,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账龄3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超过96%,基本符合合同约定的收款条件。

机构出逃定增悬疑

顶着“园林第一股”的光环,东方园林从踏入资本市场开始,“找钱”成为其主旋律。

《金证券》注意到,东方园林2009年IPO首发募集资金为8.01亿元,但这笔资金只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2011年6月,东方园林宣布以不低于76.55元/股的价格实施定向增发方案,融资22亿元。2012年2月,公司将募资总额调降为不超过16.5亿元。

此后一年,这笔融资一直拖而未决。直到今年7月份初,才获得证监会放行。但拿到“通行证”的东方园林还没焐热,就收到地方债审计事件的冲击,股价也一路走低。

公司资金链岌岌可危急于“补血”,但无奈负面缠身,二级市场上股价下挫、机构避之不及。身处漩涡中的东方园林,该如何破局?

(来源:周末金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