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7月8日消息:对于南安石材贸易商来说,今年的困境似乎比去年的寒流来的更加沉重。从1月到5月,南安石材出口接连遭遇负增长的局面:1-2月,同比下降41.07%;1-3月,同比下降42.76%;1-4月,同比下降37.83%;1-5月,同比下降19.06%。
除了石材出口数量连续5个月呈负增长外,一度走势高涨的国内工程市场开始呈现下滑趋势,南安石材企业的日子着实难熬。以今年上半年水头和石井两镇为例,多数石材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开工不足,两成左右的企业濒临倒闭。据透露,上半年,石材重镇水头和石井用电量同比分别下滑17%和30%。这组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水头和石井石材行业的不景气。
与石材出口呈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1-5月,南安石材荒料进口为18924万美元,同比增长24.30%。那么,石材荒料进口额为何不降反升呢?
环球石材公司高管谢霞宝将之归结为人民币不断升值带来的荒料采购成本的降低,“人民币的升值意味着更少的钱能买更多的荒料,不少企业会借机多购进荒料”。
但也有人表示,一些石材老板并不会根据人民币的升值与否来调节荒料的进口量,他们更多的是凭经验和直觉。
“如果一个石材品种不好卖,企业就会四处寻找可能更畅销的石材品种,但是,并不是每个石材品种都能达到销售预期。”巨石汇电子商务公司副总经理江伟鹏说,这也是许多石材企业在旧的产品没有销售出去时,又急于购进其他荒料的原因。
作为一个板材贸易商,尚嘉石材总经理卓杰伟则认为,一些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存在“盲目乐观”的现象。“很多老板都认为,我是以一个很低的价位买进荒料,以后不管什么时候卖出都不会亏本,而且好不容易去了趟国外,总得带点荒料回来,但产品能不能卖出去,还是个未知数。”
业内人士表示,7-9月是石材的生产旺季,一年销量的好坏大部分在这3个月就能见分晓。有不少企业寄希望于下半年的旺季能够带来市场的回暖,并消化掉一部分库存。
贸易商被疑盲目囤货 资金链断裂风险高企
石材行业不景气、库存积压严重,已经成了行业内共识。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我市一些石材重镇的荒料堆场和厦门码头已经堆满了荒料,有些企业甚至将荒料堆进了车间。
从目前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荒料并没有完全转化为销量,而是囤积在各个大板市场的贸易商手中,这意味着,石材行业的投资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剧。
“每个行业都有库存,石材行业有库存是正常现象,如果市场能够真正动销,产品能转化为现金,那么企业就能正常运转。如果供需长期失衡,将造成资金链的断裂,许多工厂就会因此倒闭。”业内人士表示。
而决定库存是否成为一枚“隐形炸弹”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未来石材市场的走势,到底是利好因素更多,还是利空因素更多。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装饰建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