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园的“限声规定”能走多远

2013年07月24日 09:11园林网

中国园林网7月24日消息:昨天,北京市群众演出团体最集中的景山公园,率先试点“限声规”,规定园内表演团队使用音响音量不得超过90分贝,并设专人负责检查,一个团队如出现10次超分贝音量,将不得再进公园内活动。

  公园是公共场所,理应就是公共活动场所,这区别于私人场所的性质。而在公园内的人群,诸如合唱团等如果过分的声音影响到别人,甚至将公园内的鸟儿都吓跑了的话。公园就顿时变得性质消失,成为这些合唱团的园子啦。所以,北京景山公园的尝试不是一个坏主意,将超过90分贝的合唱团请出去的做法值得肯定,不过,如此“限声规”到底能走多远,倒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在“限声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一劳永逸,而且是如何能将这样的书面协议书生效成为一种长效机制,锻造人们群众的素质,避免影响到其他在公园内活动的人。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道理就是外部效应。即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影响到其他人效应。比如公园内的合唱团发出的噪音就是一个负效应,而又比如蜜蜂给苹果园采蜜又授粉的过程就是一个正效应。所以,如果能够将那些合唱团的声音从负效应转移成为正效应的话,那就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情。合唱团的声音之大,超越了人们的接受极限,那就是负效应;合唱团的声音恰到好处,能够愉悦人们的身心,那就是正效应。而从负效应到正效应的转变,最为重要的就是人们素质的提升,这个素质的提升需要有关法律的支撑和道德的约束。但是,在公园的相关规定中,关于声音大小的约束正好是缺位的;剩下的人们只能依靠道德规劝来解决。

  但是,仅仅依靠道德规劝不仅需要增加更多的公园劝说队伍,增加公园的成本开支,而管理人员的增加无疑将公园人数的饱和程度提升,造成公园的拥挤。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毕竟,人们素质的提升仅仅依靠道德一条硬杠杠是不能奏效的,更需要在法律的层面上进行约束。尽管在噪音污染防治办法中,规定了罚款200元到500元的条款。但是,到底如何执行倒真的又称为一个问题,即如何检测为噪音污染问题,从技术手段来说很简单,但是技术的测定需要人的支撑。可见,即使有了法律规定,对于公园内的噪音问题还是比较棘手。

  现实中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园本身作为休息的地方,而合唱团等团体既不能在小区内练习,又没有固定的场地,公园往往就是一个必有的去向。所以,如何解决这个群体的活动范围和公园的矛盾也必须提上日常来。“限声规”的签署明显就是将合唱团作为一个规避的团体限制在公园之外,但是,限制之后,他们要去向哪里呢?而他们如果再公园内,实际上的合唱团效果就不会发挥,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需要很大的智慧才能解决。“限声规”在短时间内可以发挥作用,但从长远看,难上加难。

推荐阅读:

上海:大宁灵石公园向日葵成夏日美景

广东:深圳大鹏国家地质公园年底开园

“公园地产”津城试水 主题公园能提多少区域人气

辽宁:抚顺森林公园坟墓多 附近寿衣店“不雅”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