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0日消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透露,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已经发布,建议北京应编制专项保护规划和法规,实现名城的精细化管理;扩大旧城保护范围,提高历史建筑的宜居性。
该评价体系是北京市在30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一项研究。
评价体系将名城保护工作划分了名城整体格局、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他重要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名城的整体格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是未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关注领域。此外,未来需要在强化规划的可实施性,扩充融资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度、非物质文化谱系传承、文化内涵的彰显等层面,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
该评价体系研究还针对基础条件、保护意识与公共政策、保护措施、保护效果四个方面,对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了试评。试评结果显示,大栅栏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公众参与意识提升、配套基础设施修缮与维护、保护技术的提高、社会监督机制等层面,政府规章与规划的执行力也要进一步加强。保护效果上,需关注核心保护区人口数量与街区真实和完整保护的适宜程度,原住民生活质量等。
研究还对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出七项建议,包括编制专项保护规划和法规,实现名城的精细化管理;扩大旧城保护范围,提高历史建筑的宜居性;调整旧城保护改造资金平衡机制;强化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和保护;旧城适当“去功能化”;积极构建名城保护公众参与激励机制;数字化管理,提高名城保护技术水平。
推荐阅读: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