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居住较为分散
6.5米的太阳能路灯格外引人注目
中国园林资材网4月23日消息:走在安溪盛富畲族村,顶着方块“博士帽”的6.5米高个子路灯,格外引人注目。“第一次看到村里亮起了路灯,还是高科技的,不需要拉电线。”看着村里新装上的60盏太阳能路灯,70多岁的钟老伯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接下来该村还将安装340盏,覆盖到全村。
如此大规模安装太阳能路灯,在盛富村乃至安溪县的农村都是头一回。如今,每当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把村道照得透彻明亮,村民们在路灯下拉家常,小孩在嬉戏,欢笑声此起彼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亮化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事实上,太阳能路灯的安装不仅照亮了村民的夜间生活,更是点亮他们的致富之路。
抓生态 村容村貌换新颜
“盛富村是少数民族村,距离县城45公里,4000多的人口住得很分散。”2011年,作为省第三批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黄开远刚到村里就注意到,一到晚上,路上就半个人影都没有。“要让村民们的生活‘亮’起来”,黄开远暗暗下决心。“经过各方申请资金,计划共投入350万元。”虽然安装太阳能路灯前期投入较大,但黄开远心里有一本“明白账”:不用村民再掏电费,装得起也要用得起,“一天充足的光照就可供应10天左右的照明”。
“太阳能路灯不仅为村民节省了电费,而且也符合节能环保政策。”不过,这仅仅是黄开远计划打造成“生态村”的一小步。在村部会议室,记者看到,墙上贴着一份工作分解表,详细列明了2011-2012年项目建设任务,10余个项目的最迟完成时间及对应的负责人一目了然。
如今,这些项目已落到实处。走进该村,宽敞的水泥道路纵横交错,农家书屋、文化馆、老人活动中心、村级卫生所等设施齐全,远处的茶山绿油油的一片,几个老农在茶园里忙活……“我们村现已是市级生态村,而且还列入2012年省级生态村的考核对象。”村委会副主任钟志艺掰着手指头数起来:实行自然村道路硬化,发动村民植树造林近百亩,清淤改造池塘,成立卫生清洁队伍,做好垃圾收集运送工作……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搞产业 拓展增收新渠道
盏盏路灯亮起,照亮了村道,也让村民们的心里亮堂起来。“以前出门才能赚大钱,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到。”37岁的苏秀云此前一直在厦门打工,孩子在念书,家里只剩下年迈的公公、婆婆。而这样的生活在去年6月得以改变——回到村里的服装加工厂工作,“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还可以到厂里加加班,有路灯晚点回去也没有关系”。
无工不富。黄开远告诉记者,盛富村以前没有任何加工业,村财收入无源、村民增收无门。通过自筹资金、自行联系业务,服装厂在2011年春节前顺利开办。走进加工厂车间,几十台平车整齐排开,机器声隆隆,工人们正在赶制订单。“实行不低于沿海地区的工资标准,工人工资最高的达4000元,一般熟练工可以拿到2000多元。”让黄开远更为看重的是,能够让家庭妇女找到工作,又能照顾家庭。
“立足村落分散的实际,在具备条件的角落设立4个服装加工点,工人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任何一个加工点工作,并自行安排上下班时间。”厂长钟金志介绍,外出工作的工人纷纷返乡,员工也由初期的18人发展到80多人,月加工服装近万件,惠及100多户家庭,且每年带来10多万的村财收入。
“除了工资外,去外地打工主要是为了孩子教育。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心里反而更踏实。”苏秀云的踏实不仅来自不出远门能挣到同样的钱,更来自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得以解决。据了解,为了促进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该村成立了教育促进会,村头的盛富小学进行了活动场所拓宽、边坡治理等,目前综合楼新建等一系列工程也在加紧进行。盛富小学办学环境将得到大大的改善。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为基本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而泉州也在加快并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盛富村是典型的山区小村,落后、贫困、距离县城远,村民常年在外务工。如何去改变?“我们就是要把新农村建设得让城里人羡慕,让村里人舒适,让远行人恋家。”驻村干部黄开远和村干部们一起,在新农村建设中围绕“实”字下功夫,从“美丽中国”这一大处着眼,从“安装路灯”等这些小处着手,进一步做到以人为本,求真务实。
细微处更显“真”功夫。眼细,翻新几十年没人管、垃圾密布的臭水池塘,花钱不多,但村民们看到连这么小的问题政府都解决了,他们不但感激,也会更加爱护环境;心细,因地制宜办起了加工厂,让村民赚钱顾家两不误,倾心铺就一条致富路。只有环境变好了,富民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更爱家乡也更愿意回来。这对于其他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推荐阅读:
(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