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塑造生态环保国家新形象

2013年04月23日 10:09光明日报

中国园林网4月23日消息:继品牌工业产品、“韩流”文化之后,生态环保已成为韩国对内培育的一种新文化,对外打造的一个新国家形象。这是记者近日在韩国感受到的一个深刻印象。

顺天市位于韩国南部靠海的全罗南道,在韩国工业化过程中,该市工业中少有大型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农业和渔业在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工业化占用了该市相当多的湿地,却并未把顺天建成工业发达地区,顺天的发展在韩国相对滞后。顺天市市长对记者说,这样的发展思路应当调整,文化、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共荣,才是发展的正确途径,顺天市要借助在此举办的2013世界园博会,找回失去的文化和生态,在2020年把顺天打造成为韩国的生态之都。

顺天市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紧跟国际潮流,迁出企业,恢复原有的湿地。湿地占顺天面积的6%,却拥有当地20%以上的动植物种类。这里是鹤类等由西伯利亚迁徙到日本列岛的候鸟的栖息地。当地政府出台政策,让农民在一定季节引水灌田,在公路特定路段树立遮光板,为候鸟提供食物,使此地成为候鸟留恋的巢栖地。现在,这里已看不到工业重污染的景象,而是山清水秀,成为韩国著名的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最低的地区,每年有300多万韩国人到这里的湿地旅游,2013世界园博会工程已基本完工。顺天市市长对记者坦承,韩国中央政府对当地的财政扶持并不多,为实现建成韩国生态之都的目标,他不得不削减当地的教育、公交等社会服务支出,并把中央政府对农民的补贴用于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以提高当地农业的竞争力。

无独有偶,昌原市也提出,要在2020年把该市建设成韩国的生态之都。昌原市是韩国东南部庆尚道的沿海城市,人口有110万,国内生产总值占韩国的5%,古时是贸易重镇,现在是以重化工业和造船业为主的工业城市。然而,这座城市完全没有传统工业城市的影子,相反,更像一个城市花园,沿路到处是树木、草地和鲜花,空气清新,天空蔚蓝,十分宜于人居。整洁的街道上,不时有市民骑着自行车来来往往,这是韩国其他城市鲜有的景象。为了尽量减少污染,把昌原建设成韩国的生态之都,当地政府除了倡导环保,鼓励市民出行尽量使用公交,大力完善公交基础建设,还成为首个把自行车纳入城市公交系统的韩国地方城市,大力在市民中培育自行车文化,推动市民骑自行车出行,力争2020年该市交通的五分之一依靠自行车。

昌原市市长介绍,昌原市把自行车纳入城市规划,缩减汽车道宽,铺建了18条自行车专用道,长达100公里,此外还有168条混合自行车用道,长达371公里,自行车道遍及大街小巷,甚至国道的隧道路段。市政府把每月的22日定为自行车日,每月举办各种推广骑自行车的活动,并建立自行车文化中心,教市民学骑自行车。2008年,市政府推出了鼓励市民出行使用自行车的城市交通项目,由市财政出钱购买5000辆高质量的自行车,建成遍布市区的241个自行车停放站,并配建自行车维修和调配中心。市民只需出很少的钱,如约合20美元的年会费,就可成为该项目的会员,凭会员卡在自行车站取用自行车,次数不限。

记者在市中心干道试骑了一次,感觉安全、通畅,并不比旁边的汽车慢多少,穿行于树下花旁,非常舒适,沿途还不时碰到骑车的市民。据该市统计,从2010年到2012年,使用自行车出行的市民在全市居民中的比例已由5%增长到20%。也就是说,这个人口刚逾百万的城市现在已有20万市民使用自行车。

记者随参加韩国举办的2013世界记者大会的多国近百名记者到上述两个城市采访。从东道主的安排中,不难体会其推介本国生态环保先进国家的良苦用心。据记者了解,建成韩国的生态之都,已是很多韩国城市的口号和目标。尽管生态之都的称号不可能落到每一个韩国城市,但借助生态环保文化塑造国家新形象,无疑已成为韩国国家公关的新目标。 

推荐阅读:

广东湛江:建设生态文明 描绘美丽徐闻大地

厦门市“生态立市”紧抓立法 力促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化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期待生态文明升级版

共建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