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绿化一角
中国园林网3月7日消息:朔州,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如今在生态绿化建设的大路上阔步前行。目前,全市上下正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 “生态立省”的战略要求,高擎“生态立市”的旗帜,掀起植树造林绿化建设高潮,决心构筑一座城乡生态环境舒适优美,生产、生活与生态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幸福新城。现在,这幅壮丽的画卷正在塞北大地上徐徐展开。
领导重视 措施具体
市委书记王茂设强调,要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的战略要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敬天为民”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绿化工程,以“绿化两条带、治理两大区、建好二十园”为重点,以“四化一体东部新区”生态化和西部山区百万亩樟子松基地建设为引擎,大力实施村镇、城市、通道、荒山、环城、厂矿等造林绿化工程,实现城市村镇园林化、机关单位景观化、平原农田林网化、山区丘陵森林化,全力打造绿色朔州,建设生态家园。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正印在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造林绿化,科学规划布局,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山上治本、身边增绿和生态富民同步推进,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公益林补偿机制,优化树种结构,实现经济林与生态林协调发展。
从“工业立市”到“生态立市”,这种战略思路变化孕育着什么内涵?在“十二五”期间,朔州市又将以什么方式、什么路径实现绿色崛起?对此,“十二五”规划都有了清晰的指引。
按照朔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要求,“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全市将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有效做法,把生态立市和富民强市结合起来,围绕建设具有“北欧风情、塞北风光”的绿色朔州,尽快形成多层次、立体化、远近呼应、点面结合、城乡一体的生态屏障,使朔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空气更清新。
植树造林 正当其时
开春以来,各县(区)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实施植树造林绿化建设工程,目前,植树造林活动正在各县(区)如火如荼地开展。
朔城区年生态建设工程总规划面积为11万亩,总投资达到12.5亿元。西山森林公园六期建设工程,总规模8万亩,总投资3.6亿元。新建苗圃1万亩,引资3800万元。总规模2万亩的西南山荒山造林工程,计划投资3775万元,其中乔木防护林5000亩,薪炭林2000亩,城郊防护林1.3万亩。围绕东部新区核心区建设,进行通道绿化工程。里程23公里,投资5000万元,包括大运高速两侧盐碱地绿化5公里,大院二级路部分地段整治18公里,共栽植各种针阔叶树8.2万株,目前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全区各项绿化建设正有序开展。
平鲁区重点实施“一园一圃两大圈,一区三山四条路”造林绿化工程。从4月1日起,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并掀起高潮。截至4月16日,全区共出动100多支造林专业队、上马劳力1万个,动用机械500多辆。已完成大片造林4万亩,通道绿化50公里,零星植树40万株,新育苗1000亩。下一步,将一鼓作气,大干、快干一个月,在5月20日前全面完成春季植树造林目标任务。
山阴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干果富民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了“6+2+10”生态工程建设任务,总投资10亿元,植树1200万株。今年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建设从3月20日全面启动,4月20日至5月10日为攻坚时期,目前,各项工程正紧张的施工中,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以上,预计5月上旬全县绿化工程全部竣工。
推荐阅读:
[分页]
山阴县:热火朝天的绿化现场
怀仁县已投入20亿元,全力实施金沙滩生态经济园林区三期13.5万亩造林工程,横跨5个工程区,长度达45公里,共66个大片,日出动劳力3500个,拉水车950辆。金沙滩30万亩生态经济园林区,总投资50亿元,全长57公里,已顺利完成了一、二期10.4万株造林任务。该县以37个村庄绿化、10个生态村建设和320公里农田林网工程为辐射,全面构筑路、渠、田同步绿化,山、坡、地、沟绿树覆盖,村、厂、校林木环绕的生态林业大格局。在毛皂高速连接线到208国道长8.7公里、宽50米的通道绿化工程建设中,12万株樟子松、新疆杨的栽植任务已完成50%以上,工程预计5月底前全部完成。
应县已铺开大片造林2500亩,通道绿化54公里,新建农田林网5500亩,村庄绿化30个,工农业园区绿化19个,干果经济林示范园32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7665亩,义务植树25.3万株。对大运高速应县段绿化进行上档升级。绿化长度9公里,两侧各营造20米宽的绿化带,植树2.2万株。新建和完建乡村公路绿化94公里,植树3.5万株。新建园林村5个。完成工农业园区绿化10个,造林3200亩。在县城各出口、主街道栽植大苗油松1.5万株,城区新增绿地210万平方米;农田林网工程。新建农田林网1.05万亩。目前,全县植树造林绿化总投资已达1亿多元,造林工作有序推进。
右玉县在植树造林绿化方面狠下大力气,以“右玉精神”为引领,按照“山上治本立体化、身边增绿园林化、生态致富产业化、环境保护社会化”的基本思路,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全民动手,全面推进通道扩带增量、景区提档升级、荒山覆盖增绿、村镇园林穿插、生态产业增效等各项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富美和谐的幸福新右玉建设进程。今年春季生态建设将完成六大项十五个小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荒山绿化大片造林7.8万亩,村庄绿化40个村,厂矿区绿化5个,提升通道绿化4条,85公里,新绿化通道2条,24.8公里。全县各项绿化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开发区仅文远路一条道路绿化面积达27万多平方米,其中乔木和灌木涉及大油松、云杉、大国槐、紫叶矮樱等40多个树种近5万多株,草花面积达21万平方米。5月份开发区将对招远路、梁郡路、振武街等两路五街继续进行改造,目前,改造设计方案正在进行中,力争一年有变化、二年大变样、三年上台阶。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营造林14.4万亩,占任务33万亩的43.6%,通道绿化165.9公里,义务植树81万株。“八大重点规模造林工程”已全部展开,全市整个春季造林绿化呈现出进展快、标准高、规模大的良好局面。
田园都市 生态生活
时值初夏,行走在朔州的土地上,时时处处都被绿意所包围。道路两边,放眼望去,满目苍翠,绿意盎然,一座自然生态的幸福新城已初现端倪。
日前,由来自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画报、朔州日报、朔州新闻网和朔州电视台的省市主流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春季植树造林绿化采访团深入到各个县(区),近距离感受全市人民造林绿化的精神风貌。每到一处,都是热火朝天的造林绿化场面,让人深感震撼和敬佩。
来自山西经济日报的记者刘成根感慨说道,“朔州市植树造林的场面,让人看到了朔州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的决心和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山川秀美、生态新城的幸福朔州将展现在全省人民面前。”
走在朔州市的城市主干道上,这边一片树荫,那边一块绿地,城市空间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清新靓丽扑面而来。锅炉厂家属楼居民宋妙莲大妈见证了朔州市区近年来绿化建设发生的深刻变化,“市区比以前更绿更美了”,她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绿树成荫,现如今,就在咱居民小区道路两旁都绿意盎然,还配种上了五彩斑斓的鲜花,走到哪里哪里美啊”
正如前不久市委书记王茂设在全市林业工作暨春季植树造林推进会上所说,“要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持之以恒植树造林,坚韧不拔绿化山川,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努力再掀生态建设新高潮。生态建设是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转型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建设是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新基地新优势新朔州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途经。必须始终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抓紧春季有利时机,再掀生态建设新高潮,真正让生态文明成为新基地新优势新朔州的鲜明形象和竞争优势,使我们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自然、更舒适、更加充满幸福感”。
四月底,新华社山西分社副主编陈忠华一行四人专程来朔,对我市植树造林活动进行了全面报道。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朔州将高擎“生态立市”旗帜,全面做好植树造林工作,以生态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不断提高城市品位,提升人居环境,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不久将来,一个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园林相映、林水相依的充满活力的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必将崛起于三晋大地上。
推荐阅读:
(来源:朔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