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态盐城“呼吸之痛” 环保硬仗剑指空气质量

2013年12月16日 09:37新华日报

中国园林网12月16日消息:最近一个时期,持久雾霾带来的“呼吸之痛”,深刻警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与极端重要性。环境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当蓝天白云成为一种奢望,任何所谓的增长,也不会增强百姓的幸福感。

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盐城生态文明建设正是由此破题,对此亮剑,于此下力。这是一份让人眼亮气爽的绿色成绩单—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评价,9、10月盐城分列第5位和第10位,成为江苏唯一连续两个月进入前10位的城市。

盐城是江苏沿海开发的窗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近年来,盐城正在用绿色生态之笔绘写激荡人心的区域发展新脉动:从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新盐城的发展新定位,到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新探索,再到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富有魅力的生态之都,这片古老的盐阜大地正凝聚起空前广泛的绿色共识,汇聚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正能量。

而今,当你解读这座城市的绿色跃迁,最直接感受到的是什么?空气质量的改善;当你追问这一绿色成果的由来,最鲜明的答案则是盐城市委、市政府铁腕治污、合力攻坚的信心与决心。

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突破,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生态盐城建设的理性抉择,这是生态盐城美好蓝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决策篇】

回应关切,顺应民意,环保硬仗剑指空气质量

这是一份让人眼亮气爽的绿色成绩单—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情况下,盐城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颗粒物平均浓度逐月下降,今年1到10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36天,优良率达77.6%;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评价,9、10月盐城分列第5位和第10位,成为江苏唯一连续两个月进入前10位的城市。

环境质量的排位,蓝天数量的统计,像一扇视窗,不仅让我们看到生态盐城建设路上的铿锵步伐,而且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盐城市委、市政府建设美好家园(博客,微博)的励精图治。

“十二五”以来,盐城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全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而今年召开的市委六届三次全会进一步提出“沿海当先、苏北领先、全省争先”总体定位,把生态绿色发展和生态盐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专门编制了《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研究出台了《盐城市生态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坦言,“当前,盐城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生态盐城,开启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历史征程,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闻鼙鼓,思良策,一场生态建设硬仗正在盐城打响—

盐城明确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引领,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涵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等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对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围绕生态盐城建设,根据盐城资源禀赋,将自然资源作为战略性保护资源,坚持有力保护、有效利用、有序开发,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等49个生态红线区域的保护;加快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着力培植节能环保产业,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竞争优势。

在感受到盐城市委、市政府的铁腕治污的决心之时,我们更感佩于盐城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勇气与智慧。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从问题入手,究竟以什么作为这场硬仗的突破口?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群众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生态产品已变成紧缺公共产品,“深呼吸”、“下河游泳”这些最原始的需求变成群众对生活的奢望,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正如朱克江书记所言,现在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回应好人民群众的生态诉求,加快生态环境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享受优美的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这是盐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决策。

以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和最易感受的空气质量为突破,全力推进生态盐城建设,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富有魅力的生态之都。这是新战略更是新实践,盐城市委、市政府正在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

推荐阅读:

郑文泰:开放的海南让我成为生态追寻者

山东:临沂“五个一”工程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天津:绿化改善生态 160个老社区明年绿化再提升

环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意见或近期公布 将获生态补偿 [分页]

【行动篇】

诺必行,行必果,全力打好生态环境攻坚战

劲弓箭必远。提出目标只是第一步,如何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到位,盐城市委、市政府深知:诺必行,行必果,只有务实行动才能胜过一打纲领。

盐城市环保局负责同志透露,今年以来,盐城坚持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引领,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工程推进、彰显特色,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以空气质量为突破,全力推进生态盐城建设。

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切实改善市区空气环境质量。盐城制定《盐城市大气污染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暂行)》及《盐城市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工作方案》,成立了盐城大气污染源清单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在精确方案与科学架构的主导下,盐城以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有力有序有效实施一系列重拳出击—

扎实推进实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计划,实施工业烟粉尘治理,积极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强燃煤电厂的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除尘改造。加强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项目,积极实施油气治理项目,全市400多座加油站基本完成工程改造任务,所有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积极做好机动车排放尾气防治工作,全面实施市区机动车无绿色环保标志禁行,全面禁止国以下车辆入境,市区新增一个标志发放点、大丰新增一个尾气检测站点,全市尾气检测站点达到11个,实现县(市)环保检测全覆盖,全市发放机动车环保标志38万多枚。与此同时,加大老旧机动车淘汰力度,近两年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2.16万辆。加强扬尘综合整治,今年以来,集中开展以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渣土运输为整治重点的专项行动,所有建筑工地全面实行道路硬化、封闭施工,运输车辆规范冲洗保洁,新取得准运证的渣土运输车全部实施密闭改造,安装GPS定位系统和车头专用顶灯。加强餐饮油烟的治理,市区100平方米以上或者拥有两个以上灶头的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净化设备安装率达85%。尤其是,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今年夏季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5%,今年夏季盐城火点数同比下降35.3%。

借力科技手段,加强应急检测能力建设。目前,盐城全市4个国控监测站点全部形成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臭氧监测能力,并按时发布监测信息。对于化工园区,均建立了集污染源监控、环境质量监控和图像监控于一体的环保数字化在线监控中心,响水县还在全省率先安装了空气污染预警系统和在线电子鼻。

治标更重治本,治“气”先治“业”。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成为盐城谋划发展的自觉诉求。今年以来,盐城坚持把践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威力—

以新特产业引领转型升级。盐城明确提出,坚持高端引领、创新推动、市场导向,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着力做大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四个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海洋产业、航空装备等三个先导产业。今年1-10月,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6.99亿元、利税73.65亿元,分别增长19%、14.1%。新兴产业的新成效新发展营造出转型升级的强气场。

以绿色发展助推转型升级。盐城坚持以产业生态转型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抓手,以创新推动、开放融合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工艺革新,着力构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其中,以大市区和沿海经济区为示范,加速汽车、机械装备、纺织、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向高端环节升级、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集中推进亭湖区环保科技城和城南新区智慧新城“两区两城”标志性产业创业高地,引领全市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坚持把生态农业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不断加快建设规模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促进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

以环境保护倒逼转型升级。近年来,盐城坚持实施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坚持重污染项目一个不引、未通过环评项目一个不建、破坏生态的项目一个不要、治理不达标项目一个不放,着力把好产业导向关、项目准入关、节能减排关,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化工园区由2006年的10个减少到4个,化工企业由735家减少到336家。其中,市区先后关闭17家粉尘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5家企业实施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提标改造,关停、搬迁市区化工企业91家,“十二五”以来已累计削减二氧化硫排放1200吨、氮氧化物排放4000多吨、烟尘排放130吨。

作为我省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城市,盐城更充分利用生态旅游大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大产品,发展生态旅游大产业,着力打造中国东部沿海湿地旅游城市和国际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前不久,市领导先后赴麋鹿、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时特别强调,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该保护的区域必须不折不扣地保护好;而在可开发的区域也必须高水平科学开发。

盐城的实践表明,抓住改善空气质量的“牛鼻子”,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形成合力,创建盐城的生态品牌,打造出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良好生态环境,真正把盐城建成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展望篇】

制度创新,法治保障,早日让绿色愿景梦想成真

思路决定出路,高度决定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的要靠制度创新和法治保障。只有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才能实现以刚性约束促进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良性效果。

盐城市委、市政府认识到,生态优势是盐城最大的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盐城未来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八大召开之后,盐城迅速作出建设生态盐城,打造富有魅力的生态之都的决策部署,并编制出台了《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建立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严把新增项目“排放关”,实现增产不增污,确保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20.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145.1万亩;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全过程,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环保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生态产品城乡均衡供给,让全市人民群众共享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到2015年全面完成自然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建成一批彰显乡村特点、展现田园风光的康居乡村、环境整洁村,打造最美乡村;围绕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环保科技城的目标,按照产业化方向、市场化机制、国际化眼光、资本化运作的原则,完善产业链条、集聚高端人才、搭建载体平台、强化功能配套,把环保科技城建成全国环保产业发展先行区、全省环保产业集中区、全市产业转型示范区和标志性产业新高地;建设生态盐城,绿化是重点工程,沿海五个县都要建设万亩林场……

制度改进一小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一大步。如今,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建设,正在化为更加自觉、更加生动、更聚人气的全社会行动。

市长魏国强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对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高水平全面小康标准,围绕生态盐城建设目标,细化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扎实推进。要坚持落实责任、创建引领、项目带动,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监管机制、考核机制,推动盐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确保今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明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2015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市,力争2016年建成国家生态市”—有理由相信,这一个又一个生态盐城建设成果,将更加公平更富效率地惠及人民群众。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转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治理包括雾霾在内污染,不会一劳永逸,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惟其艰难,更需勇毅与笃行。

改革发展不停步,生态创建无止境。风劲帆满天地宽,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一幅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宜居画卷正在盐阜大地展露出现实模样!

推荐阅读:

郑文泰:开放的海南让我成为生态追寻者

山东:临沂“五个一”工程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天津:绿化改善生态 160个老社区明年绿化再提升

环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意见或近期公布 将获生态补偿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