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应走出“曲高和寡”的误区

2012年09月05日 15:55长江网

中国园林资材网9月5日消息:“最近,有关城市雕塑的新闻可谓络绎不绝,乌鲁木齐市三屯碑巴哈尔路路口的花堆雕塑‘飞天’落成后引起巨大争议,仅仅12天后,被悄然拆除;襄阳市以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襄阳大战’为原型,拟斥资百万在小北门广场建‘射雕情侣’雕像,也引起巨大讨论;郑州地标性建筑‘中原福塔’的广场前,一座‘小猪雕像’被网友斥为‘流氓猪’。”

城雕是城市的地理性标志,是城市精神的浓缩与展示,是一地之灵、一城之秀。但在多如牛毛的城雕中,上品、精品、艺术品如凤毛麟角,而庸作、败笔、“视觉垃圾”却俯拾皆是。2009年,住建部、文化部委托城雕委评选60年来优秀城雕作品,660个城市的数万件作品中,成就奖和提名奖仅100件。上海市搞的一次城雕普查,优秀只占10%,而平庸和较差确占到90%。

造成城雕“水土不服”、频遭吐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格调不高、粗制滥造,此为艺术性“硬伤”;有的缺少资质,未经招标,此为程序性“外伤”;有的生搬硬套、模仿山寨,此为精神性“内伤”;有的闭门造车、缺乏论证,此为公共性“暗伤”;还有公众艺术修养、欣赏水准亟待提高等,此为受众性“复合伤”。比如法国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建成之初曾被市民讥讽为“市中心的炼油厂”。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认可认同,现在已成为法国著名旅游景点、艺术中心,更是全世界艺术家心中的圣殿。

时下,随着各地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大建设、大跨越,广场热、公园热、街区热“高烧不退”,新一轮的城雕热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并已呈现出投资高、体量大、总数多、争议激烈的势态。城雕毕竟不同于一般性建筑、风情雕塑、文艺小品等,它融艺术性、地域性、历史性、社会性于一身,是城市的精神象征,都市的文化之窗。过多的非议责难,反复的拆建不休,不仅有损城市形象,降低社会公信力,而且造成资金浪费,增加公共财政负担。所以,对城雕建设市场必须正本清源、规范发展,以质量和内涵取胜,促其回归思想性、艺术性、代表性、象征性的本质。

对城雕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政府、社会、专家的共同研究下,制定专项规划,确定主导思想和创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展开艺术创新、雕塑制作;严格实行雕塑资格认证制度,采用名家名作,避免出现“骗子包工程厨子修铁路”的鱼目混杂局面;提高社会公众的艺术修养,学会接受并鉴赏城雕作品,让“阳春白雪”接地气,不再是“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引入听证、论证程序,兼顾社情民意需求,符合公众精神期待,展示城市文化品格,把握时代人文尺度。

荐阅读:

枣庄市洪村联校为校内植物配发“身份证”

济南历下区园林局为树木挂科普牌

龙舟雕塑亮相肇庆市牌坊公园(图)

先正达公司推介草坪杀菌剂Secure

(来源: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