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地绿化应重视政策连续性【评论】

2012年08月09日 10:26园林网骆会欣

中国园林网8月9日消息:自1997年合肥市首创租地绿化模式以来,各地纷纷效仿来破解城市绿化用地紧张难题。尽管与征地绿化相比,租地绿化可减少政府征地模式的一次性巨额投入,不失为破解绿化用地瓶颈的好方法,但是自征地绿化模式在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问题,如农民因租金得不到保证而上访、因投入不足绿化带管建不管养……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醒业界,租地绿化要注意政策的延续性,做好长远的科学规划,量力而行。 

租地绿化河北遭遇困境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在执法调研中发现,不少市县在义务植树基地、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中采取租地绿化的方式,由县乡政府统一租赁农民土地,然后公开招标,再承包给造林公司或专业队进行植树绿化。但由于目前造林绿化成本越来越高,而造林绿化投入却很少,管栽不管养、成活率低的问题无法解决,使得造林绿化质量得不到保障,租地绿化遭遇困境。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租地绿化侵害农民的利益已经导致农民集体上访等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 

邢台市柏乡县农民的遭遇就是其中典型。2001年,邢台市政府要求石安高速沿途各县拓宽绿化带,在原有15米宽绿化带的基础上,两侧各加宽35米,加宽部分的占地租金由省、市、县政府按1∶2∶1比例每年每亩补400元,先补5年。基于这一政策,柏乡县有关乡镇与11个村的农户签订了5年租地协议,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建成了宽阔的绿化带。可是如今,树栽了,道绿了,农民讨地租却费劲了———2006年后,35米宽林带“租地合同”到期了,林业局不与农户续签合同,租金也不能按时给付,还不让农民伐树。这几年,农民的租金都是靠“上访”要来的,而且越来越难讨要。如此租地绿化方法,明显侵犯了农民的利益,绝不是一句“政府财力不足”就能推托的责任。绿化建设不是三年五年就结束的事,而是需要长期的投入,如果不做长远规划,拍脑袋就做事未来必然会遭遇困境。 

防范风险重在科学规划

当前,全国大中小城市都很重视生态建设,纷纷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及国家森林城市等,尤其是防治PM2.5政策出台后,各地绿化建设步伐更是加速。因绿化用地不足,租地绿化的确不失为一种创新的绿化模式,租地绿化除了投资小、见效快、绿化规模大等优点外,还解决了变大量绿化资金一次投入为多年投入的难题。租地绿化虽然避免了一次性巨额投入,但多年持续投入对各级政府来讲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支出,因此从前期规划时就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除了对绿地本身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外,对绿化建设和未来的养护也要做好资金预算和监管,不能因为政府换届等因素影响到租地合同的延续执行,致使农民利益以及绿地养护遭受损失。 

绿地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一个城市生态文明水平的反映,与该城市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有些城市在做绿道规划时一味追求气势,在高速路两侧规划100米宽的绿带,却往往因财力不足,绿带上种植的苗木良莠不齐,致使景观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还有的城市绿地建设只重面子不重里子,栽植的树种求新、求洋、求大,却不注重土壤的改良,树木即便成活也是无精打采……凡此种种都是缺乏长远科学规划而导致的。租地绿化除了每年要付给农民租金外,绿地建设和养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在绿地规划时,能够采用近自然的科学规划方法,使得绿地经几年养护后能够形成相对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绿地零养护或低养护,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的资金压力,让租地绿化的风险降到最低。

推荐阅读:

河南中牟县租地绿化47公里廊道

江西:吉水县“租地绿化”提升森林覆盖率

合肥“高压走廊”租地绿化 一期工程即将完工

第二条"翡翠项链"露翠色 "租地绿化"稳步推进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