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7月30日消息:25日上午,看到一大排新安装的,甚至未来得及回填土堆、拆掉包装的体育器材,家住原聊城贸易学校附近的吕女士十分高兴,禁不住和孙子一起在一件坐蹬器上玩起来。
9年前,湖滨公园健身器材长廊刚刚建起时,吕女士和周围很多居民“觉得这些玩意很新鲜”,几乎隔三差五就来锻炼。
但是,经历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损坏,这些器材早在几年前就“缺胳膊少腿”,少人光顾,仅剩的一些貌似“健全”的器材,用起来也常发出异响,存在安全隐患。
据聊城市体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我国现行室外健身器材安全使用标准,室外健身器材“在基本无日常管理的条件下”,无活动性零部件的稳固性器材最长使用年限为6年,具有相对灵活性部件或杠面弹力性能器材使用年限还要更短。湖滨公园健身器材,显然已经“超期服役”。
此次我市利用全民健身专项资金,在原湖滨公园健身长廊位置上安装的新器材分两套,共80件。漫步机、大转轮、腰背按摩器、坐蹬器等等,种类齐全。
记者在现场看到,安装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部分器材已经可以使用,本月底,待安装场地全部回填平整后,健身器材即可全部供市民游客正常使用。
■延伸调查
现象一:健身器材遭埋
代表场所:开发区滨河花园小区北徒骇河畔健身广场
部门回应:公共健身场地建设有规划 更改规划需协商
24日上午,在滨河花园小区一期以北、开发区大转盘西南方向一处健身休闲广场上,记者看到,一条正在施工中的道路正穿越广场。紧邻道路的两件健身器材被路基掩埋住一半,基本无法使用。尚不确定周围其他有碍道路建设的器材之前是否被转移。
聊城市体育局副局长卢艳萍表示,为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健身,城区主干道两侧及主要公共广场上健身器材场地的布置,规划部门都有统一规划,截至目前,城区一共有十多处公共健身场地,这些场地用途都不可随意更改。
如果在建工程与这些健身场地及健身设施的正常使用有冲突,建设单位应当提前告知体育、规划部门,共同协商解决问题。但截至目前,体育部门尚未收到有关建设或施工单位就这处健身场地影响施工的情况通报,对设施被掩埋情况尚不知情。
另据介绍,我国《全民健身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规定指出,“居民住宅区的设计应当安排健身活动场地”,“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划和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由此可见,居民小区的体育健身设施应由开发商设计建设,其建设场地也不可被随意取消或者被其他项目侵占。
现象二:养护缺主体 更新不及时
代表地点:滨河花园(鲁化组团)、板桥广场、新世纪花园、馨安公寓
部门回应:市体育局:正在研究健身器材养护责任落实问题
在光岳路滨河花园小区(鲁化组团),记者看到,小区健身器材主要沿南北主干道两侧分布。在小区27号楼东侧,记者看到多名儿童正轮流在一架秋千上玩耍,紧邻的另一处秋千已损坏,铁链被打上结扣挽起。同一位置跷跷板等器材也已损坏,但仍有儿童上去玩耍。
该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在与之前的物业公司做交接时,都未具体涉及健身器材养护问题,关于器材安置时间及损坏程度他们并不了解。目前,小区并没有维护或更新健身器材的专项资金,因而维修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
此外,在鲁化路板桥广场附近的健身器材去年刚安装,但有个别器材已出现零部件缺失状况。前来此健身的市民表示,零件已经损毁多时,但仍未见到有人维修;新世纪花园的健身器材也超过“服役年限”,需要更换,但也面临更新所需资金问题;东昌东路馨安公寓的健身器材虽然一直在物业养护中,但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其能做的仅仅是对松动的部件加固,对于部件损坏和缺失的情况,他们也无能无力。
卢艳萍说,建设器材在保修期内损坏的,可联系生产厂家免费维修;过了保修期,按照“谁受益,谁管理”原则,应由受赠地点所处街道、社区等部门维修。
《全民健身条例》也规定,“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应当对该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配置的全民健身器材明确管理和维护责任人”。但卢艳萍表示,截至目前,聊城市区很多公共健身场所的健身器材养护责任主体并未真正明确,这也是导致器材维修、维护不及时现象常见的原因。不过,卢艳萍同时表示,这个情况已经引起体育部门重视,相关对策措施正在研究中。
现象三:老小区居民盼小区内有健身场地
代表小区:滨河花园小区一期
部门回应:体彩公益金等多种渠道可尝试
2003年竣工的西苑小区是开发区建设时间较早的小区,据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虽然小区预留了健身活动场所,但只安装过几个篮球架。前几年虽购买过健身器材,但因为部分业主提出健身场所噪音扰民等问题,最终没有安装。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在居民仍然盼望小区里能建设一块健身场地。
同样预留健身活动场地,却没有安装任何建设器材的小区是滨河花园一期。如今,预留的活动场地已经被改作菜园和停车位。
该小区物业负责人李延平说,此前已经不少业主表达过希望小区安设健身器材的意愿,但物业并没有这项资金支出,而业主自筹资金购买也不现实,他们盼望能通过一定渠道申请获捐一些器材。
对此,聊城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范围内多数公共场所获赠健身器材资金来源主要为省体彩公益金。根据有关规定,社区或单位申请使用体彩公益金,都需经过县(区)体育部门统一组织申报。有关部门将会同财政部门对申请使用公益金的项目进行立项审查。项目能否获批主要与项目本身的可行性、所在地对发展体育事业支持重视程度等情况相关。
采访中,体育部门人士同时指出,对于尚未建设有公共健身设施的老小区来说,单纯依靠体彩公益金一种途径建设公共健身场所十分困难,毕竟资金有限。业主们还可以尝试以下途径:业主共同筹资建设;与开发商交涉,让其补建;争取有财力的企业或个人捐赠建设。
推荐阅读:
(来源: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