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农村生态纪实:“抓阄”看五化 生态“秀”村庄

2012年05月15日 14:57淄博新闻网李可孝 王立才

中国园林网5月15日消息:4月28日、29日和5月5日,临淄区利用五一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区大班子领导和区直部门、镇(街道)“一把手”160余人,从最东北角的皇城镇开始,对全区12处镇、街道的294个村居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点评,其中14个村是现场“抓阄”确定。

所到之处,高标准的水泥路、整齐的行道树、封闭式垃圾箱、排水沟、路灯……,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道路两旁鲜花盛开,全然没有农村的“土”样。与会者连称想不到。这再次验证了省领导到临淄调研时,区委书记毕荣青底气十足的话:“我们的村容村貌可以‘抓阄’查,随便看。”

2009年,临淄区启动实施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区414个村,除涉及旧村改造合村并居的村外,列入“五化”工程的293个村已全部完成。今年,又实施了环境绿化综合提升工程,进一步打造优美宜居的新农村。

园林“下乡”

“这日子说变就变。村里以前分粮,现在分树。你看村里给我栽的桃树、梨树,长势多旺。”5月12日,在临淄区最北端的敬仲镇白兔丘北村,92岁的宗宪亮老人乐呵呵地邀请记者:“明年再来,请你们吃桃吃梨!”

引发老人如此感慨的是今年临淄刮起的一场“绿色风暴”。今年年初,临淄区环境绿化综合提升全面启动,提出“森林进城、园林下乡”。百余家企业认捐4500余万元,区直部门与100个村结对帮扶,机关干部带头每人每年栽种至少10棵乔木。加上山区造林、村庄绿化、庭院绿化系列工程相继启动,年内绿量有望翻番。

记者驱车沿着已经联网的村级硬化路兜了一圈,一个个“园林村庄”目不暇接:朱家、小寇和户王等村主要栽植樱花、桃花,主打赏花;大寇等村主要栽植高大乔木和速生树,追求增绿;徐家圈村主要栽植果树,可赏可餐;……

敬仲镇只是临淄实施的环境绿化综合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区353个村占应绿化提升村数的87%,共新栽乔木32.5万株、花灌木126万株,地被133万平方米。

雨靴“下岗”

“以前是‘水’‘泥’路,现在是水泥路。”

记者又来到皇城镇南卧石村,谈起道路硬化工程,50岁的村民李金涛玩起了幽默。

他说:“以前碰上下雨,没有雨靴根本出不了门,现在水泥路修到我们家门口,我早‘挂靴’了。”

皇城镇是蔬菜大镇,南卧石村有“中国西红柿第一村”的美誉,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蔬菜大棚。过去由于都是土路,赶上阴雨天车进不来,肩扛背挑累人不说,有些菜就烂在了棚里。李大叔也是十几年的菜农了,对此深有感触:“现在路面都硬化了,早上5点钟摘得菜不到晌午就能送进北京,变化真大啊!”

据了解,新农村“五化”工程期间,全区共累计投入4亿多元,硬化大街小巷1350余公里,共计485万平方米。

垃圾“下市”

从敬仲镇到皇城镇,再经齐都镇到稷下街道,一路走来,记者发现村村都有身着“黄马甲”的保洁员。在稷下街道王家村村委门口,记者看到一块公示牌,保洁员的职责、工作时间一清二楚,接受村民监督。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杜俊海说:“现在村里一天两清扫,卫生状况一点不比城里差。”

原来,为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临淄区借鉴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全区招募了2000余名农村保洁员,配备垃圾箱4914个,垃圾压缩车19台。今年以来,共彻底清理农村卫生死角24000余处,清理积存垃圾60000多吨。

临淄新农村,实实在在“靓”起来。

推荐阅读:

生态与旅游的“完美融合”是宁海发展的一大特色

沈阳启动卧龙湖生态保护工程 实现生态区可持续发展

世博园标志性建筑:国际古生态馆

甘肃张掖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淄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