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3月7日消息:清远英德市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升英石的文化价值,英石产业带动当地众多农民实现了致富奔小康。
“我的店开了3个来月了,毛利大概有18万元,也不算多。这里的店普遍一个月几万元的毛利都不成问题,好的时候可能有10多万元。”英德市望埠镇莲塘村村民邓认民轻描淡写地说。
邓认民是英德最早一批从事英石产业的农民,上世纪80年代就利用家乡的英石资源到珠三角一带从事园林建筑。这几年看到家乡英石市场红火,就回来在英德中华英石园租了两间门店,搞起了英石销售。“我的园林建筑工程队还继续搞,而家乡这边近些年石头市场越来越红火,全国各地都来采购了,不能错过机会啊。”邓认民说。而在英德,像邓认民这样通过经营英石致富的农民还有许许多多。
奇石展销长廊成独特风景
“1998年我到英曲公路这里开设艺青石场时,这条公路两边都还没什么石场呢。”英德市艺青奇石园林有限公司负责人邓艺生告诉记者。
邓艺生,英德市望埠镇莲塘村村民,属于当地较早一批从事英石产业的农民。他告诉记者,英石产业是当地一个传统产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不少当地人利用本地英石资源出去搞园林建筑,但是当地的英石市场直到上世纪末都还没有形成规模。
“当时整个英石产业都还很分散,一家一户的家庭作坊,自己开采出来就在自家卖,没有一个规模化的专业市场。”邓艺生说。
然而,就在这一时期,随着园林建筑需求的猛增,英石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当地政府很快意识到,要抓住机遇把英石经济搞上去,必须要走集约化、规模化的道路。
随即,英德决定在英石主产区望埠镇,集中打造一条奇石展销长廊,将分散的英石经营场所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政府的引导,我们着重将英石经营户往英曲公路旁集中。”望埠镇镇长李启章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如今的英德奇石展销长廊已初具规模。英曲公路和望埠街至百段石公路形成的奇石市场走廊绵延30公里,成为京广铁路大动脉旁独特的风景。
英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莲告诉记者,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英石走廊规模,在原有基础上,主要以英阳、英曲公路为依托,形成“Y”字形的奇石展销长廊。预计长度达50公里,以英石为龙头,兼营周边省份各类园林景石,年产值预计达6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园林景石展销长廊。
而在英德奇石市场不断规模化、集约化的同时,当地还进一步升级英石产业业态,利用民间资本,规划建设了中华英石园。负责中华英石园项目建设、运营的邓艺生告诉记者,中华英石园将是国内最大的英石主题公园,不仅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英石集散地、全国较有规模的奇石集散地,同时也是集购石、赏石、游玩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英石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也给当地的英石经营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莲塘村村民邓建党在中华英石园租下了一个门店经营英石,他告诉记者,门店2011年4月份才开张,如今经营额已经突破了200万元,净利润已有几十万元。
“以前都是在家里散卖,客户不稳定,价格也上不去。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全国知名的奇石交易市场,顾客都会过来,生意好了很多,价格也好。今天早上我就发了好几箱货到苏州。”邓建党高兴地告诉记者。
千家万户因石致富
“43000元,成交!”随着拍卖师一槌定音,一方名为“米芾拜石”的英石成功拍出。2011年12月31日,英石拍卖在中华英石园举行,短短的半个小时,就拍出了10余件几案精品英石。
“这几年,英石的价格上升明显,尤其是一些精品英石更是价格不菲。”邓认民告诉记者,前些日子就有一个客户看中了他一款名为“仙人洞”的英石,出价两万元,他都没舍得卖。
“为什么英石价格涨得这么快?关键在于我们现在卖的不仅是石头,更是文化艺术品。”英德市奇石协会会长朱章友认为。
据了解,以“瘦、皱、漏、透”为特点的英石,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是园林美化和制作山水盆景的上乘材料。近年来,英德向文化溯源,通过举办英石文化节等各类活动,进一步提升英德奇石产业的发展。
“在政府的推动下,英石的形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了解,英石的价值也在不断提高。”朱章友说。而伴随着英石产业的发展,英德当地因石致富的人也越来越多。
望埠镇莲塘村是一个经营英石比较集中的村庄,全村有过半的人从事英石经营,其中的松枫下自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英石生意。
记者来到莲塘村松枫下自然村时,村民邓德楚正在门口劈柴。走进他家,只见整个厅堂四周摆放的都是英石。在他的指引下,记者参观了几个房间,也都摆满了英石,其中,不乏一些获奖的精品。 “大多数都是自己上山采的,一般卖给外面的档口,也有一些外地来的商人直接上门收购。”邓德楚说。
这位40岁的中年人,已经从事英石产业20多年,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珠三角从事园林建筑,后来因为年龄大了,才回家自采自卖。“一般天气好时都会上山,运气好收入就高,运气不好肯定就差一点。但是再怎样一年几万元肯定没问题,虽然没外面那些开门店、开石场的收入高,但比打工肯定要好一点,而且又没什么风险和成本。”邓德楚说。
就在记者准备离开他家时,邓德楚特地从衣柜里找出几件他收藏的珍品,每件都用毛毯细心地包裹着,俨然镇宅之宝。
而在距邓德楚家仅十几米的村民邓伟结家,记者见到了同样的景象,满屋都是琳琅满目的英石。“我们家搞英石比较迟,以前都在外面打工,前几年看家家户户都上山采石头、卖石头,也就没出去了,选择在家做英石生意。虽然没什么经验,但赚个人工费,比打工还是要好。”邓伟结说。
莲塘村支部书记邓能辉告诉记者,实际上留在家里搞英石经营的在当地都是经济条件比较一般的人家。如松枫下自然村900多人口,真正留在家中的不到300人,其余基本都在外面做英石生意,而这些才是村里比较富的。“每到逢年过节就能看到,许多人纷纷开着小车回来,仅松枫下自然村起码有50辆以上。”
据了解,作为英石主产区的望埠镇,2010年单英石等观赏石直接销售收入就达1亿多元。而长期在外从事园林建筑的大小工程队达600多个,园林工程建设每年创造的产值达6亿多元。全镇5万多人口,从事英石生产经营者达2万多人,专业人员2000多人,不少农民通过开发经营英石走上了致富之路。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