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3日消息:“南有昆山,北有淮安。”800多家台资企业“扎堆”淮安,淮安正日益成为继昆山之后又一个“台资高地”。一个曾经的农业大市,是如何完成向工业强市的华丽转身的?“十一五”的淮安是如何实现从苏北洼地向区域中心城市的蜕变的?
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说:“生态环境,是我们最大的法宝!”正是良好的生态,使淮安成为虹吸各路资本的强磁场;正是坚持不懈的绿色发展,让淮安牢牢抓住了全世界的目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84岁的张万州老人现在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约上几个老伙计,一起到村里的绿化小游园里晒太阳、唠家常。小游园里有石板铺就的小路,古色古香的休闲长椅,可容纳数十人的小广场,香樟、广玉兰、银杏等树种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09至2012年是淮安园林绿化投入最大、发展最快、惠民最多的三年,累计完成了园林绿化建设项目110个,实现总投资50亿元,新增公共绿地2100公顷,“组团相间、生态相连、文脉相融”的生态架构初步形成。
“在淮安人看来,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等硬实力是基础支撑,是城市的"筋骨";而生态绿化、科技文化等软实力则是丰满"筋骨"的"血肉",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如此形容淮安人眼中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绿水青山,能创造的综合效益不啻金山银山,所以,我们提出中心城市扩张到哪里,生态建设、绿化园林就跟进到哪里。我们要打造一个功能齐备、结构合理、点面结合、成网连片的城市生态循环系统!一个组团相间、生态相连、文脉相容的中心城区新形态!”
如今的淮安,6条高速形成“耳”形高速环生态廊道,为11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垒起了绿色屏障,沿线花团锦簇,游园相傍;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区展现着靓丽姿容,将中心城市的12个组团有机相连。淮安人正用他们的努力与不悔,实现着他们的生态梦想。
“绿色生产力”,助淮安打造“台资福地”
“宁可招不到商,引不到资,也绝不把污染项目引到淮安!绝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绝不能为了领导干部所谓的政绩给百姓带来长远的祸害!”这是淮安经济建设中始终坚持的“三个绝不”,也是淮安政府赢得百姓掌声的重要决策。
“咱们淮安的发展,一看天空蓝不蓝,二看流水清不清,三看老百姓口袋鼓不鼓。”刘永忠说,“我们之前劝退了一个投资百亿元的境外大型造纸企业,就是因为他们污染太大,我们要对老百姓的健康负责!”
因为生态问题被淮安劝退的企业远不止这一家,2010年,淮安市创建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其以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施“绿色招商”,构建精密机械、食品工业、物流、动漫科技等为主导的生态产业链。
“生态也是生产力!”刘永忠认为,淮安没有选择“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明智的。“我们的绿色淮安不仅让本地百姓受益,事实上,它也在给淮安加分。
继去年淮安被台湾民众评为中国大陆十大宜居城市之后,最近,台湾地区最大的行业公会电子电器公会又把淮安列为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之一。
“生态也是生产力。”淮安市长高雪坤说,“绿色淮安让本地老百姓受益,让出去的人想回来,让外地客人流连忘返,让客商来了就有投资兴业的强烈愿望。”
事实上,良好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已成为淮安的新招牌。在淮安投资5亿美元的台湾明基友达集团董事长李焜耀盛赞淮安生态说:“这树,这花、这草、这河里的水鸟、这河边的钓鱼人,打着灯笼也难找。”并欣然表达了与淮安进一步加强合作、打造全球最大键盘生产基地的愿望。而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台湾江苏周期间,台玻集团与淮安再签协议,在已投资7亿美元用于盐化工新材料开发生产的基础上,再投资2亿美元用于天然气开发项目、 14亿元人民币上马服务业项目。
“淮安是台商投资福地!”一批台湾企业家加快走进淮安,一批响当当的台湾企业在淮安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径。以“绿”招商,借“绿”发展,生态淮安的“绿色生产力”成为吸引台资企业的法宝。
以特取胜,生态之城渐行渐近
“城市功能品位直接影响着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既塑造城市之形,又铸就城市之魂,既扩大规模、增强功能,又培育特色、彰显气质,使淮安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宜业宜居城市。”刘永忠在淮安市第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这样阐述。
建设高品位城市是老百姓的热切期盼,也是形成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基础。淮安已绘就了城市建设的蓝图:高质量开发生态新城,进一步做优清河新区,加快清浦新城建设,促进淮阴区、楚州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主城区整体联动,中心城区在“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中实现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服务功能、承载力和辐射力全面提升;做活城市水系,彰显水城魅力,着力打造里运河、大运河、古黄河、盐河风光带,努力形成“四河碧水穿城过、八岸风光美如画”的城市风采。
四河穿城,丰富的水资源和悠久的水文化是淮安得天独厚的优势。两年来,该市正通过进一步放大历史、文化、名人、碧水、生态特色,精心规划建设滨河风景带,沿河栽植绿化,营造景观,真正把千年古河两岸建成风光旖旎、繁花似锦的现代生态河道。
城市的大型绿地公园,是一个城市的生态之魂,2010年,淮安市实现了18个游园绿地的免费开放,为广大市民送来绿色的福利。去年,该市市区对钵池山、柳树湾公园等进行景观提升与改造,建设了生态动物园;并建成了古淮河公园、湿地公园、阳光湖公园、东方母爱公园、森林公园、府衙广场等一大批公园绿地。如今的淮安,公园绿地,花团锦簇,碧水蓝天,市民幸福而满足地享受着生态城市建设带来的快乐,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乐趣。
坚持科学导向 打造生态淮安
“首先是要重视它!”刘永忠认为提高思想意识是重中之重,“我们淮安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绝对不能放松!”
据了解,在“十二五”期间,淮安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具有淮安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的目标,将各项生态环保任务落到实处。据悉,对照国家生态市的5项基本条件和19项考核指标,淮安已有4项基本条件和10项指标达到要求。“我们要继续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全方位打造淮安的生态环境!”淮安市首先在领导层就进行了强化,分管到人,切实负责;同时不忘加强考核监督,并将考核结果与政绩相联系,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当然,淮安的生态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氛围,市政府通过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活动,形成了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打造格局。
“常来淮安,幸福平安!”这是刘永忠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希望淮安人民,在工作之余,享受淮安良好的生态、美丽的环境;当然,他更希望淮安这座魅力四射的文化名城能够为更多的朋友熟知,进一步扩大“知淮者”、“来淮者”、“建淮者”三个圈。
“十二五”时期,淮安市把“建成生态市”作为四大重点奋斗目标之一,在产业布局、城乡统筹、功能完善和景观提升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思路、落实措施、强力推进,确保“一年打基础、三年有突破、五年达目标”。
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淮安坚持在引进中提升、在增长中转型、在发展中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兴产业销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000亿元。同时,该市对传统产业实施“百项重点技改工程”,积极开展节能、节水和减排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并且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创建,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力争到2014年,所有县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确保“经济指标节节攀升、能耗指标大幅削减”。
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关键。淮安坚持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清洁农村河道、改善生态环境、创建生态城市相结合,尽快减小城乡生态“落差”;深入实施污染防治工程,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100%无害化处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生产,确保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占比在60%以上。在此基础上,该市还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生态村镇、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家园等创建活动,确保三年内80%的县创成国家级生态县、80%的乡镇创建成环境优美乡镇、80%的村建成生态村,五年内实现县乡村创建全覆盖。
推荐阅读:
(来源:江苏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