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林业部门表示:乌鲁木齐湿地资源亟待保护

2012年02月04日 09:18新疆网单伟强

中国园林网2月4日消息:(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记者从市园林局(林业局)了解到,乌鲁木齐湿地资源丰富,但都存在保护不当的问题,最大的湿地柴窝堡湖面临人为破坏或至干涸,危害生态环境以及饮用水的安全。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自治区林业厅、市政府、市园林局(林业局)在人民公园举办了大型宣传活动。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负责任的旅游有益于湿地和人类”。对于湿地,通常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据介绍,由于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乌鲁木齐在2004年完成了《乌鲁木齐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7年批准通过。规划中,全市21190.55公顷各类湿地被整合为乌鲁木齐河区、头屯河区、柴窝堡湖区和白杨河区4个区域。

市园林局(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曹秀英说,乌鲁木齐河去年长期断流,头屯河长期受到城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威胁”,白杨河存在农业化肥农药的污染以及水源截流等问题,这些都使得这些区域的水资源量发生变化。

柴窝堡湖湿地问题最为突出,不仅仅是因为它2009年被批准建立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而是它受到的破坏更为严重,“面临干涸危险”。

柴窝堡湖是乌鲁木齐最大淡水湖,全市30%的自来水来自这里,然而由于人为破坏和保护力度不够,柴窝堡湖湖面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30平方公里,缩减到25平方公里,湖面水深由6米下降了近3米。

曹秀英说,乌鲁木齐市是极度缺水城市,保护湿地尤为关键,尤其是关系到市民生活的湿地区域,柴窝堡就是典型,它“生病”会威胁到饮用水安全,还会引发其他生态危害,比如沙尘天气会增多。

对于湿地保护,曹秀英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立法保护,健全管理体制,建立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

推荐阅读:

黑龙江3湿地成为国际重要湿地新成员

河南焦作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力保护构建生态屏障

广州万亩果园纳入湿地公园建设规划

国家5A级景区杭州西溪湿地酝酿上市

(来源: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