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森林资源数量提升质量 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

2012年01月06日 10:48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1月6日消息: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强调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维护生态安全的保障,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重要论断,从人类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科学概括了森林的特殊生态功能和重要作用,把对森林生态功能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深刻含义,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对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要求,切实完成好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任务。

森林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事关人类生存发展和文明的延续

森林是陆地上分布面积最大、组成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节器和“地球之肺”,维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森林是促进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能量与物质交换的主要角色,是地球水循环和碳循环的主要载体。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抵御灾害、吸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气候、保护物种、保存基因、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功能,是维护地球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科学家断言,如果森林从地球上消失,全球90%以上的生物将灭绝,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生物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并且还会伴生其他许许多多的生态问题,导致人类无法生存。可以说,失去森林,人类将失去生存的根基,失去未来,失去一切。

历史上,由于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已经造成了文明的衰落和转移。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我国古黄河文明的发祥地,都曾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盛之地,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已经导致了这些灿烂文明的衰落和转移。古巴比伦文明形成于南亚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一片平原发源于扎格罗斯山的两条大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利斯河。从四五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直到一千多年前的阿拉伯帝国,都是以巴比伦为中心繁荣发展起来的。由于扎格罗斯山和波斯高原的森林草原被大规模破坏,造成了严重沙化,巴比伦文明也随之消失。早在一百年前,恩格斯就曾发出警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古埃及、古印度、古黄河文明也都衰落和消亡于大量砍伐森林之后。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言:“人类文明从砍倒第一棵树开始,到砍倒最后一棵树结束。”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给出了这个十分沉重的结论。

遗憾的是,这些警告当时并没有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森林仍遭到大量破坏,特别是最近一百多年来,随着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兴起,森林资源遭到了更加惊人的破坏,大面积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导致和加剧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明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达到15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展,全球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4,而且每年仍以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湿地面积加速缩减,20世纪以来,全球约有一半的湿地遭到破坏、35%的红树林已经消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河、恒河、雅鲁藏布江、长江、印度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红河、尼罗河等16条河流,每年流失土壤表层肥土75亿多吨,相当于冲走了90万公顷农田耕作层的全部土壤。干旱缺水日益加剧,全球60%的陆地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1/3的人生活在中度或重度缺水环境中,15亿多人无法获得饮用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在各种自然灾难中,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占全部因自然灾难死亡人口的75%,经济损失占到40%。物种以惊人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据生物学家统计,19世纪,地球上有2.5亿个生物种;到20世纪70年代,生物种减少到500-3000万种,目前仍以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的速度进行,专家估计,50年后又将有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这些严重的生态危机,已成为比任何问题都难以对付的严重问题,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联合国发布的《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指出: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使全球森林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大厦。

随着生态危机的加深,国际社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森林的极端重要性。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和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都把林业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认为“在世界最高级会议要解决的问题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林业更重要了”。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们早在1980年就呼吁:要拯救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拯救地球上的森林。欧共体前主席雅克·戴路斯强调:森林是政治、经济和生态这一新思想的核心。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说:谁在生态问题上主动采取行动,谁就能在今后的国际舞台上起领导作用。我国复旦大学张薰华教授提出,在大农业的排序中,应林字当头。他认为,农业搞不好,会饿死一些人,林业搞不好,人类生存的基础就没有了。

我国林业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进一步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的任务依然十分迫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林业建设,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确立了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林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深入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制订了一系列强林惠林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我国林业发展。

目前,全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9亿亩,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1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49亿立方米,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47亿立方米。我国森林资源的增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亚洲地区森林面积在上世纪90年代减少的情况下出现了净增长,主要归功于中国大规模植树造林”。

虽然我国森林资源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20.36%,排在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34位;人均活立木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排在世界第122位。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3强的陆地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年均土壤侵蚀量仍高达45亿吨左右。有人把我国严重的水土流失比喻成“中华躯体的大出血!”我国水旱灾害更是频繁发生,近30年间发生的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造成了巨大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给我们民族留下了永远的伤痛。目前,我国还有荒漠化、石漠化和沙化土地2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7%,且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贫困地区,影响着近4亿人的生产生活。我们必须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筑牢生态屏障,决不能让子孙后代失去生存发展的空间。

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数量、提升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

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认真落实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林业“双增”要求,加快推进造林绿化步伐,着力构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为保障生态安全、造福子孙后代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在扩大森林面积上下功夫。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充分发挥重点工程的带动作用。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广泛动员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国人口众多的独特优势。全面推进城市森林、绿色乡村、绿色校园、绿色军营建设,充分利用一切可以绿化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化进程,在部分地区组织造林绿化攻坚战,确保造林面积逐步扩大。

二是在提高森林质量上下功夫。加强良种壮苗研发繁育和推广工作,提高林木良种壮苗使用率。优化栽培技术,规范管理环节,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加快推进森林抚育经营,争取扩大试点面积,提高补贴标准,全面提升森林质量。

三是在保护森林资源上下功夫。不断加大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力度,完善林业法律法规建设,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等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依法治林水平。加强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尽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损失。认真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立健全林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林地管理机制,实行用途管制和分级管理。

四是在狠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将造林绿化任务分解到各省区市,确保今后年度造林任务保持在8000万亩左右。严格落实人民政府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并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执行。全国“十二五”规划已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作为约束性指标,各地也要将其列入本地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并纳入政府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切实加强检查督促。

推荐阅读:

四川省元旦期间未发生森林火灾

绿色生态舟山完美收官 “森林舟山”建设正式开局

湖北评出首届关注森林奖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确保实现双增目标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