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太原更加靓丽 盼城市更加宜居

2012年12月28日 09:40太原晚报郭焘

中国园林网12月28日消息:提问不超过两分钟,回答不超过五分钟,询问不回避难题,应询不推诿敷衍。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就我市林业、园林工作组织的专题询问,以“让太原更加靓丽,生活更加宜居”为主题,围绕古树名木遭毁、农民造林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行了一个个真实客观、开诚布公的问答,力度十足。

专题询问为首次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首次进行专题询问,是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加强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有益尝试,也是推进“一府两院”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

专题询问以联组审议方式进行。昨日上午,专题询问还没有开始,各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已早早入场,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一一摆开,严阵以待;询问席、应询席,座无虚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振中等常委会组成人员悉数到场。应询席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在刚,副市长毋青松率市林业局、市园林局、市住建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西山办等相关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一一亮相。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就此拉开帷幕。

飞絮太多怎解决?

纷纷扬扬惹人怜,形容飘扬的柳絮。然而物极必反,在我市,由于杨柳絮太多,惹人怜变成了惹人烦。

专题询问开始后,双方一问一答,甚是紧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剑问,每年到了四五月份,我市杨柳絮飞扬,不仅影响市民出行,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更是相当大的困扰。园林部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市园林局局长张建刚答,我市属北方干旱城市,建成区共有杨柳树16.8万株,因此飞絮问题突出,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持续期40天,高峰期15天,影响行人健康、交通安全、环境、生产科研活动。从去年开始,园林部门着手研究、开展飞絮治理。今后,园林部门将采取新技术粘结、降低飞絮飞行量;喷洒催化剂,缩短飘絮期;逐年进行更新、更换树种,使用不飞絮、飞絮较少的树种;增加绿地面积,吸纳飞絮等措施,将飞絮对市民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林农如何得实惠?

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我市植树造林近两年取得了突破,但总感觉是政府投入多,而林农积极性不高,如何能将政府的“景观林”变为林农的“富裕林”?如何实现“国家要生态,林农得实惠”?

市林业局局长薛新福虽然准备了相应的材料和数据,可他并没有照本宣科。面对代表的提问,他侃侃而谈:“调动农民植树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我看还是要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想栽种经济树种尽量种经济树种,如核桃树、杏树、枣树和文冠果等,既达到绿化的效果,又让老百姓有了实际的收益。鼓励农民发展林下产业,在林地产权落实到农户头上后,在自家的林地上种植药材、食用菌,养殖野鸡、野猪等,不用砍树也能致富。”

古树名木加强保护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吴国荣问,近年来我市加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但毁损现象仍时有发生,园林部门如何加强保护?

张建刚回答,古树名木是活的文物,历史的见证。目前我市有古树名木936株,国槐、侧柏居多。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古树保护,散布在我市各个角落的古树,已成为一处处独特的景观。同时,古树保护存在着执法难、资金缺乏、历史因素制约严重、宣传不够等问题,以致古树受损现象时有发生。下一步,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增加资金投入,对濒危树木、生存环境恶化树木进行抢救性保护。开展古树名木认养活动及古树冠名权拍卖活动,筹集社会资金以弥补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短缺问题;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古树名木保护专业队伍;提请批准出台《太原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制度建设。

“美丽太原”有信心

从上午8时30分到询问结束,两个小时里,刘良才、刘剑、马文志、王小东、张章、张建国、李永红、侯安、张刚、刘金元、吴国荣、王建勋、阎继红、康树芬、孟小勇等15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20多个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进行了详尽回答。

在回答我市与生态园林城市间的差距时,张建刚说:“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心。”他表示,尽管对照标准,我市有许多不足,但不管有多大困难,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这不仅符合十八大精神,也是我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我市今后园林工作指明了方向,找到了标杆。他多次说:“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我们有信心!”

询问完毕,与会者陆续退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张刚说,在一问一答中,人大代表的知情权、监督权得以彰显。问题被摆上桌面,更多群众对我市林业、园林工作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而在询问中,相关部门一条条针对性强的措施,让我们对建设“美丽太原”更有信心!

推荐阅读:

沈阳:提升园林绿化景观水平 打造优美靓丽宜居城市

河北:冀州市打造生态宜居北方湖城

内蒙古:东河区多元文化建生态宜居城

广东:清溪镇魅力绽放 打造最美生态宜居小镇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