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8日消息:党的十八大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沈阳市东陵区(浑南新区)全面启动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本次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创建,以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以沈阳国际新兴产业园区、沈抚新城(航高基地)为拓展区,共计120平方公里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高新区管委会于2012年11月初,完成了《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2015年,初步形成生态工业园区运行框架
《规划》以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原理为指导,构建基于市场机制的区域工业共生体系,实现区域层次的资源高效利用。用5~10年时间,把沈阳高新区建设成为以工业共生、物质循环、自然和谐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示范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区。
根据《规划》,到2015年,初步形成生态工业园区运行机制和框架,初步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区域工业共生网络。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实现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的规模化和高效益。优化、完善、整合区域内能源、土地等基础设施配置,构建区外生态工业共生网络,促进园区和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努力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防止区域环境质量恶化。产业研发创新能力日益进步,国内外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吸引外资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高新区初现端倪。
2016年~2020年为提高阶段。到2020年,完善生态工业园区运行机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带动作用充分显现。进一步提高加强沈阳高新区的产业联动,新能源、新材料及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行业之间形成柔性生态工业网络。资源效率高,生态环境质量好,基础设施完善的目标得以实现,生态工业园区在沈阳高新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确立沈阳高新区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核心地位。
建成3座集中式城镇污水处理厂
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提升政府各职能部门环境行政能力,2011年3月,高新区管委会启动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办公室,区长赵世宏出任体系管理者代表,区政府办、环保分局等26个部门作为体系成员单位。
2011年12月,初步完成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并建立了体系档案,通过东北认证公司的审核,成为东北地区首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区一级地方政府。
东陵区(浑南新区)有着坚实的生态建设基础。2005年,原东陵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2009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区的正式验收,成为东北第一家通过国家生态区验收的区县。2007年,原浑南新区全面开展了生态城区创建工作,2010年10月,顺利通过了生态城区的验收。3区合并后,东陵区(浑南新区)成为全市集国家生态区和生态城区殊荣于一身的典型生态建设示范单位。
全区环境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具备良好的生态工业发展环境。现有集中式城镇污水处理厂3座,分别为白塔污水处理厂、上夹河污水处理厂、产业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100%。3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经过净化,作为长白岛环岛水系、白塔堡河的景观补充用水,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区域有集中供热公司——浑南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区域集中供热率达100%。
作为一座新城,浑南新区的绿化工作在全市一直都处于领先位置,为迎接全运会的召开,全区在农村进一步加强植树造林、村屯绿化,大力开展白塔堡河、杨官河、沈抚灌渠水系景观建设。在城区进一步加强道路绿化、公共绿地建设,新建浑南新城中央公园、莫子山体育公园、白塔公园等,全面开展三环路(浑南段)、四环路(浑南段),沈抚大道(浑南段)绿化工作。一个“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化格局正在形成。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