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3日消息:1月6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11》显示,由于受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域重大开发工程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湖泊正面临物种丧失、生态系统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洪水调蓄能力降低和供水能力不足等问题,少数湖泊甚至面临萎缩消亡的威胁。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被称为长江的体检报告,这次发布的是第三部报告。报告指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长江源头和上游区冰川融水增多,多数湖泊面积短期内呈扩大趋势,但随着时间推移冰川面积将大幅度减少,冰川融水将逐步减少,最终可能导致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湖泊萎缩甚至消亡。
中游地区湖泊因不合理围垦而导致面积急剧缩小,2/3以上的湖泊因围垦而消失,湖泊蓄水容积随之大幅减少,近6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围垦减少的湖泊容积相当于五大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1.3倍,在相当程度上引发了江湖洪水水位的不断升高,导致小水大灾现象频发。
中下游地区湖泊因流域和周边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湖泊过度围网和围堤养殖等,污染物不断增加,湖泊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加重。
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士在发布会上说:“长江源区和上游湖泊来水量剧烈波动,中游通江湖泊受三峡工程蓄水的深刻影响,下游湖泊普遍水体富营养化。湖泊的演变及未来趋势与效应,成为长江保护与发展领域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这本书正是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为有效解决长江流域湖泊所面临的问题,报告提出应明确湖泊功能定位,分类型、分层次保护;实施湖泊-流域综合管理,采取必要的退渔还湖、退田还湖措施,保障湖泊可持续利用;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和湖泊内源污染,切实改善湖泊水环境与水生态;优化河湖格局和功能,实施河湖连通,恢复湖泊多样化的生态服务功能。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执行官关德辉表示:“长江与流域湖泊群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型河湖系统,世界自然基金会希望这本报告能够为长江流域的湖泊利用与管理保护提供一些参考,并引起社会各界对长江流域湖泊保护与利用问题的关注。”
报告指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流域资源与环境优势正在下降,统筹保护与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
报告显示,目前制约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紧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水污染加重和生态不断退化等。
相关链接
《长江保护和发展报告2011》一书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三方共同组织专家合作完成,每两年发布一次。
报告共分三部分,第一篇为进展与态势,回顾评述近两年长江保护与发展最新进展,评估沿江地区发展和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态势;第二篇为热点与分析,针对长江流域不同区段湖泊演变特征及面临的问题,开展专题评估,提出战略性和前瞻性对策建议;第三篇为太湖流域专论,集中评述备受关注的太湖蓝藻水华与水源地保护、流域产业发展与污染源控制以及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环境灾害效应等。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