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11月23日消息:一座城,诗歌可以歌颂她的春秋,画笔可以描绘她的绚丽,而雕塑则用真实可触的棱角彰显着她的灵魂。我们曾为深圳的“拓荒牛”精神赞叹,为兰州“黄河母亲”的大爱感慨,也曾一次次为宝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寻找一个大美无言的“城市灵魂”。而今,在经历了简单模仿、艺术自觉、文化自信这样一段“唤醒灵魂”的过程后,一个个极具特色的城市雕塑在我们的城市里扎根,展现着宝鸡独有的个性和精神。
迷茫 城雕源于盲目模仿
梁思成曾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此最古而最重要之艺术,向为国人所忽略。”
上世纪 80年代的宝鸡,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当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他城市的发展见闻带回宝鸡,城市雕塑的思想也逐渐开始在宝鸡市民的脑海中出现,宝鸡应该也像其他城市一样,有一些点缀其间的雕塑,成了城市建设者们的共同心愿。于是,在迷茫中,大大小小、各种形象的雕塑摆在了宝鸡城中,这其中大多数虽然乏善可陈,可在市民中也留下了一段回忆。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门前的毛主席雕像,是很多老一辈宝鸡人心目中第一座城市雕塑。这尊高大的人物雕像历经 40多年的风雨依然生动如初,令人叹为观止,给一代代宝鸡人和曾经看到过这尊雕像的外地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如此,但业内人士并不认可这尊雕塑属于城雕这一说法。他们认为这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雕塑,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艺术价值,只能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烙印,并不能称为城雕。
1986年,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雕出现在华宝快美公司门前的路边,那是一座“天女散花”雕像。市民王文斌今年 45岁,他有一张以“天女散花”雕塑为背景的老照片。他告诉记者:“现在看来这个雕塑没什么,可是当时这样‘衣冠不整’的雕塑摆在路边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第一座城雕在非议声中留在了很多市民的影集里,直到后来,这座雕塑因为妨碍交通而被拆除,这段因雕塑而起的非议才渐止。
与“天女散花”同时期的另一组城雕,不但引起了非议,在它身上还发生过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新盖的商业大厦楼前有两个全裸女人雕像!当年,这两个名为“晨、昏”的全裸女人雕像就这样毫不避讳地摆在街头,实在令很多人觉得“有伤风化”。在过年期间,细心的路人发现,有“好心”的市民给这两个裸女雕像披上了衣服,遮挡了些裸露。这一举动得到了不少人的点头认可。“这些引起非议的城雕故事,反应了那时宝鸡城市雕塑的乱象”。宝鸡文理学院美术系副主任王宝强说,“那两个出浴后的女子形象是非常优雅的,并不是很俗气的人体雕塑。从雕塑的角度看,它的艺术品位很高,留给我的印象也很深。之所以那时候会引起这样的议论,是因为城市雕塑没有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装饰性的城雕在于美化环境,在一个商业大厦门前摆放这样两个女子形象的雕塑与周围环境很不协调,所以让人们接受不了。如果放在公园里,可能欣赏她们的人就多了。”
城雕的关键在于选址,在于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很多城雕的失败不在于雕塑的本身,而在于没有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共同的观点。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曾说:“艺术家不应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但王宝强认为,这句话在如今的城市雕塑规划建设中依然是重点。
推荐阅读:
[分页]
自我 城雕盛于文化觉醒
21世纪初,宝鸡的街头巷尾、公园广场陆续出现过很多雕塑,渭河堤上的“狐假虎威”“龟兔赛跑”,人民公园前的“石狮子”,农业银行大厦前的“大铜牛”等都是市民生活照中的背景。虽然数量不少,但在王宝强看来,这些雕塑都有一个无可回避的硬伤:内容没有特点,摆在全国各地都一样,体现不出某个城市所独有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过往。
一位哲人说过,雕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雕塑更是城市文明进程、人文精神、个性风格的风景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如何让宝鸡的雕塑也能体现出城市文化,展现出宝鸡所具有的那股独特的个性劲儿,成了城市建设者们思考更多的问题,于是,建设者们从单纯满足市民的观赏性需求中跳出来,开始给城雕赋予更深层的意义。
原规划局雕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崔宝强介绍说:“每个城市的雕塑发展,基本都要经历从学习外来到展现自我的过程,宝鸡也不例外。如今,宝鸡已经开始了富于独创意义的城雕建设。 2006年,石鼓山下的金鸡鸣瑞雕塑建成,体育场转盘的体育之光建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在北坡公园建成奥运风雕塑。在市区先后建成了马踏飞燕、陈仓园情景小品、张三丰开坛、凤翔九天、火车站广场浮雕等一系列雕塑。”这些棱角分明,与宝鸡发展建设息息相关的雕塑让市民感悟到,城雕除了休闲观赏外,也可以有内涵、有文化。
近几年,我市又相继在道路两旁、主题公园、广场以及石鼓山等观光景区建成了以炎帝故里、周秦故土、石鼓文化和民俗风情为题的城市雕塑,雕塑中赋予的城市内涵逐渐从大众文化转向了地方特色,用地方“个性”唤醒城雕中的城市之魂。“市民对城市雕塑认识的提升,使得其发展越来越需要满足外在与内涵两者相统一的要求,虽然城市雕塑本身不该被赋予太多的意义,但建设能够体现宝鸡之美的城市雕塑,展现文化宝鸡、人文宝鸡、旅游宝鸡的风采,还是需要更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出现。”崔宝强说道。这不仅是建设者的思路,也是众多市民对本地文化自觉认识的要求。
石鼓山上的群雕引人驻足,游人在编钟实景雕塑前敲击的空灵妙音回荡于石鼓山间,高新大道两旁的“吼秦腔”“绘脸谱”让人不觉回眸……新建成的城雕中不乏制作精良、个性独特的作品,在受到市民喜爱的同时,也成为来宝鸡旅游的外地人相机中绝美的风景。
特色 城雕精于文化自信
其实对城市雕塑的讨论在市民中早就开始了:石鼓山下的大金鸡艺术感是不是太抽象了;行政中心的红色凤凰很有腾飞的感觉;新开路附近曾经摆放的几组铜像很不错,做工精细又有时代感,但建国路那里的几组塑像就做得很粗糙。面对众多评价,崔宝强说道:“‘金鸡鸣瑞’用抽象的艺术形式表现了雄鸡的美感,金黄色的雄鸡引颈展翅,腾飞之势引人注目。”而王宝强则认为,“‘金鸡鸣瑞’的形象太过瘦弱,形象欠佳,放在那里没有气势。行政中心的凤翔九天则结合了历史文化渊源,又将剪纸艺术融于其中,腾飞的形象也象征着宝鸡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城雕作品。”
讨论来自于关注,更来自于我们对自身文化的绝对自信。
近几年,宝鸡城市雕塑不断进步。据了解,不久后,由国内顶尖的工艺美术大师按照比例精心铸造的 14座珍品青铜器和 10面石鼓仿制品雕塑将相继出现在经二路街头,这组城市雕塑制作精美,凸显着我市“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将作为城市代表出现在客流量最大的经二路街头,成为宣传我市文化旅游的又一重量级的名片,突出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将“青铜器”和“石鼓”搬上经二路,这一举措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许。市民赵华说,青铜器和石鼓是宝鸡的宝贝,将仿照出土珍品制成的精美城市雕塑放在市区最繁华的经二路上,既让市民更加贴近宝鸡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又是宝鸡对外宣传的最好形象,让外地客一走出车站就能最直接地感受到宝鸡深厚的文化。
虽然宝鸡的城雕可谓繁花似锦,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雕塑的安全和保护措施不完善,雕塑的后期维护工作跟进不足等等。崔宝强建议:“可以成立相关管理机构,为我市城雕做一份档案,并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为城雕的保护和维护配备专业的团队,让城雕精品避免‘短命’的厄运。”
推荐阅读:
(来源:宝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