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1日消息:常绿树与彩色树相辅相成,各色花卉掩映其中,攀缘植物攀附在悬崖峭壁尽情生长……进入天津市蓟县,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两侧山壁上的勃勃生机,你可曾想到这些地方的“前身”是一座座废弃的矿山?可曾想到这里的人们曾是饱受矿山尘土折磨的“生态难民”?
痛定思痛,近几年,蓟县人转变发展思路,不断探索低成本废弃矿面植被修复模式,开展困难地规模造林,使全县林木覆盖率达47%、山区林木覆盖率达73%。
转变发展理念,变“灰”为“绿”
“白天行车开雾灯,晾衣晒被在屋中,晴天浑身全是土,雨天处处是泥泞”。这首当地的打油诗再现了蓟县曾经尘土飞扬的景象:400余家小矿山、小采砂、小炼铁、小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低效能企业蔓延,山越炸越矮,坑越挖越大,天越来越灰。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水平,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蓟县县委书记肖松说。面对有些名不副实的“京津后花园”, 蓟县人下定决心,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全县先后关停了年效益3000万元的两个水泥厂,关闭了年效益2.3亿元的400多处石料厂和采砂点,拆除了城区92台10吨以下的小锅炉,还先后投资近2亿元用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飞播造林等造林绿化工程。
“昔日因为采石、挖矿让秀丽青山留下一道道‘伤疤’,有些山体坡度接近90度,若不进行生态修复,不仅破坏山体美观,还会造成自然灾害。”蓟县林业局研究员李银介绍,林业工人在废弃矿山架起云梯进行绿化作业。他们用铁丝网固定峭壁上的土坡,将耐旱且攀附能力强的植物栽种在山崖上,在山坡周围内侧栽植彩色树种,外侧种植乔灌木和花卉,使原本光秃秃的废弃矿山上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林带。
曾经遭逢劫难、满目创伤的山岭,如今被郁郁葱葱的林木覆盖。一场经济发展理念的变革,让蓟县的废弃矿山由“灰色”变成了“绿色”。
攻克技术难关,配套治理
废弃矿山造林的难点在于保持水土,蓟县林业人多年来不断地在矿山上探索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如何固定坡面的浮石浮土?蓟县用生态垫覆盖和挂网喷播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据蓟县林业局高级农艺师刘凤鸣介绍,林业工人平整碎石流坡后,背土上山铺洒,并将草种与土混合后播种,然后沿坡势铺设生态垫。在没有播撒草种的地方,他们便在生态垫上打孔播种。在坡势较陡峭的崖面,他们在坡面固定金属网,再将种子与木纤维、土等混合成泥浆,在金属网上进行喷播。
如何保证苗木水分供应?“我们在树穴最底层放入根下灌溉器,上面覆盖土层,然后植苗栽树,浇水封穴。由于地表蒸发和树木蒸腾作用,根下灌溉器中的水分会逐渐上升供应新植树体吸收,保证树苗正常生长。” 刘凤鸣说。
植树绿化讲究因地制宜,针对陡崖立面、废弃石堆场、碎石流坡、山体矿面等不同立地条件,蓟县采用不同搭配组合的配套治理模式。
据李银介绍,他们在碎石流坡较为平缓的地块,采用生态垫覆盖技术撒种与打孔播种相结合的绿化单元型治理模式;在碎石流坡平缓与陡峭兼有的地块,采用生态垫覆盖与挂网喷播技术相结合的绿化二元型治理模式;在地形复杂,平、缓、陡多样的山体矿面地块,采用生态垫覆盖、挂网喷播种草和客土整地栽植侧柏、沙地柏、爬山虎等相结合的林草绿化多元型治理模式;在废弃矿场乱石堆,采用大穴客土整地栽植沙地柏、爬山虎等匍匐地被的绿化治理模式。
开展规模造林,复绿矿面
林木资源布局分散、规模化片林数量少、生态脆弱等问题制约着蓟县林业的更快更好发展。为摆脱这一发展困境,近年来,蓟县与国家有关科研院所广泛合作,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多处废弃矿山等造林困难地开展植被恢复和规模造林工程。
近两年,蓟县将采砂创面、岩石立崖等困难地治理与通道绿化工程相结合。“蓟县高速公路两侧地形复杂,80%属于多年遗留下来的采砂创面,高低不平,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立地条件差,治理难度大。”李银介绍,蓟县在乱石林立、破烂不堪的采砂矿面及坑塘,使用大型机械削高垫低,填坑撤崖,平整地形,使其形成坡状或缓坡状造林地块,然后进行机械挖穴,客土造林,从根本上改善造林环境和立地条件。工程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实行针阔混交、乔灌草(或地被植物)结合的多元化配置,使全县高速公路两侧的50多座山崖峭壁恢复了生机。
大量采矿使蓟县的很多山体失去了曾经的青翠面貌,五名山便是县城周边因开采石料对生态景观及自然植被破坏最严重的山体之一。从2007年起,县林业局引进马来西亚生态垫和国内挂网喷播等新材料、新技术,实施五名山矿面林草植被恢复治理工程,实现了乔、灌、草结合,多树种混交,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从根本上改变了五名山破烂不堪的面貌。如今,全县已完成以五名山为代表的困难地造林工程2万亩。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