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5日消息:“我是领到林权证最大的受益者。”日前,接受笔者采访的凤冈仙人岭茶叶公司老总孙德礼笑得合不拢嘴:近两年来,1000多亩森林作抵押贷款800多万元,不仅解决了每年茶青收购资金周转难的问题,还帮助产品的市场开拓渡过了难关。更让他高兴的是,他家成林的300亩茶园以6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贵茶公司。
孙德礼算得上凤冈县大面积承包集体荒山的第一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和许多搞林业开发的农民一样,他承包了家乡仙人岭1000多亩荒山,经过30多年来的精心培育,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林、茶相生的“绿色银行”。多年来,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大片的森林资源无法变现资产,资产变不成资金,空守“银行”只能望山兴叹。真正让他的“绿色银行”焕发活力的,是近年来凤冈县广泛兴起的“三资”转化探索改革。孙德礼感叹地说,造林护林30年,终于在林改后的今天尝到了甜头。
2010年,凤冈县在完成了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工作、明晰产权的阶段任务后,就如何解决森林资源变现难、贷款难的突出问题及如何切实转变林业产业开发与保护不同步、广大林农“有林无业”的现状进行广泛的调研。这个县充分利用开展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的契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三资”转化的农村金融新思路,即把森林资源与农户的房屋、土地承包权等农村资源一并打包,确权颁证变资产,资产经评估、登记可向信用社抵押贷款变资金,让农村的死资源变成活资本,让农民守护多年的青山变成手中真正摸得着用得到的“绿色银行”。
据了解,为了推动这项改革的深入发展,凤冈县林业局相继组建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农村资源收储管理中心,为森林、林地等林业资源要素流动搭建交易平台。同时,该县相继配套出台《凤冈县农村资产评估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凤冈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办法》、《凤冈县茶园资产评估办法》、《凤冈县农村资源资产收储管理办法》、《凤冈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村产权交易办法》、《凤冈县现代农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改革方案办法,科学有效地保障了林权配套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实施效果。
凤冈县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和加速推进“三资”转化进程,极大促进了林地流转、林权抵押,激发了大户、社会组织和企业投资林业产业的热情,有效撬动了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林业产业建设。据统计,到目前,全县共开展森林、茶园等资源评估1万亩,评估金额12450万亩,抵押贷款22宗,抵押面积10524亩,贷款金额4178万元;流转确权林地面积2200亩,流转金额2378万元。投入林业建设的社会资本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的0.92亿元增加到现在的10.58亿元。
“这项以森林、林地为重点的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三资“转化改革的探索,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资源和要素的市场化、资本化水平,有效改变了农村资产在制度层面上的封闭现状。”凤冈县林业局局长游鑫说。
省林业厅厅长金小麒对凤冈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凤冈县的“三资”经验为贵州林改后如何发展林业产业探索了一条可供借鉴的出路。
据悉,凤冈县已被省、市林业部门列为配套林改重点关注的改革试点。
推荐阅读:
(来源:金黔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