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10日消息:5月6日,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唐家河自然博物馆,11岁女孩景丽被眼前的动物标本吸引。和她同来的蔡坤,则和大多数同龄的男孩儿一样,歪戴着红领巾,在电子触摸屏前略显笨拙地操作。
当日,“穿越大熊猫栖息地,探访熊猫守护人”大型媒体采访活动进行至第二天。在刚刚落成的唐家河自然博物馆,清溪镇小学四(2)班的全体同学,成为了它正式揭幕前的首批观众。这些饱受地震创伤的孩子们,在惟妙惟肖的动植物标本前,终于露出笑脸。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受灾的保护区之一。距保护区约50公里处的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是“5·12”震后首个地震遗址保护地。2008年5月12日,一阵山崩地裂后,东河口小学校、东河口4个组700余人被掩埋在地下百余米。至今,这一地区仅残留极少量当时民居的木质穿斗挑梁。
据悉,唐家河自然博物馆是震后由国家投资、在原岷山山系动植物博物馆的基础上迁址重建的。馆内珍藏珍稀动植物标本数百种,分为“春之绽放”、“夏之静美”、“秋之绚丽”、“冬之力量”4个主题,展现了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的3000余种植物、200余种鸟类和100余种兽类中的典型。这其中,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5月12日前后,唐家河自然博物馆将正式向公众开放。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