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发现中国恐龙化石群 将建侏罗纪公园

2010年08月11日 13:35山东商报

中国园林网8月11日消息:曾挖掘出新中国第一具完整恐龙化石的“恐龙之乡”莱阳,近日又现数10处恐龙化石埋藏点,并呈现出罕见的10多层恐龙化石层面分布。虽然此次挖掘时间不长,却已经出土了200多块恐龙化石,堪称中国大的恐龙化石群,令国内外专家惊喜不已。

如今,莱阳已是我国发现恐龙化石遗迹规模大、品种多、为集中的地区,此外,这里恐龙骨和恐龙蛋同时现身的情况,在全球都属罕见。目前,莱阳市已经着手准备在此处建一座“东方侏罗纪公园”。

试掘:

发现少量化石碎片

一位工作人员指着地面露出的恐龙化石中目的一块,告诉记者:“看,这是一只恐龙的小腿骨。”

8月9日,记者在位于莱阳金岗口村附近的1号和2号发掘现场看到,两个现场长约200米,宽约70米,已经有10多块恐龙化石露出了地面。

莱阳因发现新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而被誉为中国“恐龙之乡”。这里是我国境内早发现恐龙、恐龙蛋、翼龙等重要脊椎动物化石的地方,也是早发现昆虫化石的地区。

如今,这里再次发现大量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今年4月下旬,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其所属的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再次在莱阳市南郊吕格庄镇金岗口村的“青岛龙”化石地点进行发掘,希望能够发现另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这里,被定为了1号挖掘点。

遗憾的是,专家在这里忙碌了近10天,虽然挖出了部分恐龙化石碎片,但并没有发现专家希望看到的恐龙完整骨架。

惊喜:

两父子送来恐龙化石

正在专家感到十分失望时,一对父子突然拿着一堆“石头”,来到了挖掘现场,说:“这是我们耕地时耕出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用舌头舔舔,觉得挺涩。我想起,以前人家说‘龙骨’舔起来就很涩,就拿回家藏了起来。这次看来了这么多专家,我就想拿给你们看看。”据这对父子说,由于这些“龙骨”埋藏很浅,耕地或取土时,很容易对它们造成破坏。 

带队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教授立即率队来到位于金岗口村东南方向约500米的这片区域,发现这一带化石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汪筱林当即决定对这一片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将其定为2号发掘地点。

经过几天挖掘后,专家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是一片恐龙化石富集区。昨天,记者踏上这片神奇之地,发现脚底下布满恐龙化石,在一块50米长的范围内,就挖掘出了许多化石,除发现了大量恐龙和恐龙蛋壳化石,还有不少海螺、昆虫、龟类的化石。

但是,令专家担忧的是,由于此时正值夏季,阳光暴晒和雨水,很容易让刚挖掘出一部分的恐龙化石风化。为了保护化石,目前,现场挖掘工作已经暂时停止。

专家表示,阳光照射和雨水浸泡,很容易让这些化石和周围的岩石风化损坏,因此要尽可能少暴露化石。这次发掘只是实验性和抢救性发掘,目前的工作重点是了解主要化石层以及恐龙化石的埋藏规律,部分暴露出地面的,仅有10余件比较大的恐龙骨骼。

盘点:10多层分布十分罕见

目前,在1号、2号挖掘地点,及周围大约1公里的范围内,专家共发掘出了200多块恐龙骨骼化石,其中超过半米的多达60多块,“这些化石并不属于一种恐龙,而是分属于多种不同的恐龙,像食草的鸭嘴龙等。”

他指着一块长约20厘米的近似方形的骨骼说,这是鸭嘴龙类恐龙的一节尾椎。而且更难得的是,这2号挖掘点大约50米长的范围内,专家们至少发现了六七个比较大的化石层,在此处方圆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则有10多个明显的恐龙化石层,这在国内非常罕见。

汪筱林表示,罕见的多层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的层面分布,是此次发掘的重要发现。在靠近2号发掘点的土层切面上,仅仅五六米的高度内,记者就看到了黄色、红色、黄绿色、褐色等不同颜色的土层。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红色土层表明,当时的气候非常炎热干燥,而褐色土层则表明,当时这里非常湿润,应该是一片沼泽地。”

据了解,这些保存完整的地层,涵盖了从白垩纪早期到白垩纪晚期的历史,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恐龙生存演变和地球运动都具有重要价值。而此次挖掘出化石以鸭嘴龙类为主,还有中国谭氏龙、莱阳谭氏龙、青岛棘鼻龙、鹦鹉嘴龙、霸王龙以及成窝的恐龙蛋等众多化石。据专家介绍,像莱阳这样数量众多且既有恐龙化石,又有恐龙蛋化石出现的情况非常罕见。

保护:

拟建“东方侏罗纪公园”

一片小小的面积,竟连续不断地发现巨量恐龙化石,这是以往所未见的,目前,专家已对现场进行严格保护,待天气适合后再重新开始挖掘。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这里共有两处挖掘现场,目前,已经搭起了钢架,下一步将在钢架顶上铺上玻璃瓦,对挖掘现场形成保护,以免刚出土的恐龙化石因日晒和雨淋而风化。

“恐龙化石可是珍贵的古生物遗迹,永远不可再生。如果得不到保护,远古之谜可能将成为永远的不解之谜,那就太遗憾了。”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理事长蒋承菘说。

他建议到,将来建设地质公园时,不要一味地追求大场馆。现在发现的埋藏点,规模都不大,可不可以建一些小场馆,将它们保护起来?接着,他提出了一个“新奇”的想法,由于这里已经发现10多条恐龙裂谷带,“这种平原裂谷,在全球都属罕见,这样,各个小场馆之间,就可以通过裂谷带建立起通道,形成一个恐龙博物馆群。”

此外,有专家表示,这里可以借鉴美国犹他州恐龙公园的经验,不是把恐龙化石完全取出来放进博物馆,而是在化石部分暴露后,就在原地建起场馆,形成天然的遗址博物馆。莱阳新发现的恐龙化石埋藏点,在这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不但地层很浅,而且多数是连续五六个化石层,可以给参观者形成非常直观的感受,像穿越远古各个时期一样。

对此,莱阳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学习‘兵马俑’的保护方法,来保护莱阳的恐龙化石。”目前,莱阳已在筹建以恐龙遗迹为主题的科普和旅游景区,他们表示,要建一个“东方的侏罗纪公园”,“一部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让大家了解了恐龙,我们也要建一个公园,让中国人近距离接触恐龙。”

“恐龙之乡”

发现了多少恐龙化石?

“我们邻村的一个人,耕地时就挖出了一个石蛋子,嫌碍事,随手就扔在了沟里。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恐龙蛋’。”昨天,莱阳市吕格庄镇金岗口村一位姓于的居民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这里,耕地或打井时挖出恐龙骨和恐龙蛋,已成了司空见惯的事,初他们挖到时,多数也会随手扔在沟里。那么,在近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莱阳究竟发现了多少恐龙化石?

1923年著名地质学家谭锡畴就在这里发现了恐龙化石,这也是中国科学家在我国境内首次发现恐龙化石。

1952年后的几年,这里挖掘出了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棘鼻恐龙。这具恐龙骨架化石与众不同的,是头顶生棘,如同巨大的鸡冠,足状也很奇特,当时被专家定名为“青岛棘鼻恐龙”,现在也称“金岗口龙”。当时,我国古生物专家周明镇指导着一群学生,在当时的莱阳县将军顶与金岗口进行野外地质训练时,意外发掘到骨骼与蛋化石。

这件事引起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学会杨钟健教授的关注,1952年,他们来到金岗口村西的白垩纪王氏组地层中进行挖掘工作。很快,在紫红色粉沙岩中,他们挖掘出了这具高5米,长9.8米,近20吨重的恐龙骨架化石。

1999年11月16日,莱阳市金岗口村民在村东其住宅处打井,掘至16米深时,在1平方米的范围出土恐龙尾骨、腿骨等两筐约百余斤。与此同时,在周围约数百平方米范围,有3户居民打井,分别挖出恐龙肋骨挠骨化石等。

2000年5月19日,莱阳市金岗口村西800米处龙珠石材厂挖井取水,掘至五米深处,在井北侧折断恐龙腿骨一块,长25cm,宽20cm,厚8cm,另有碎块约20余斤,化石有很好质感,特征与以往该处发现基本相同,该处距棘鼻青岛恐龙出土处1500米,出土于王氏系红土中,估计是屑鸭嘴恐龙,体型巨大。

2004年4月,冯格庄镇一处工地在取土时也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其中有9枚恐龙蛋化石失踪,后来,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恐龙蛋失而复得。

中国“恐龙之乡”

有多少?

中国的恐龙化石可以归属到五大恐龙族群,提供了演化史页中完整无缺的从三叠纪晚期一直到白垩纪晚期,恐龙(蛋、足迹)化石折射了地球二亿年前延续到六千五百万年前的悠长岁月。目前,国内得到学术界认可的“恐龙之乡”,一共有16个,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四川省自贡市、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山东省诸城市、广东省河源市、云南省禄丰县等。

推荐阅读:

福建泉州石材走向全球 保持优势竞争力

南昌大桥铺完沥青景观灯仍在调试

沈阳:马路上惊现“巨石展” 38吨灵璧景观石当街卖

凉州推广日光温室多种种植模式
 

(来源: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