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7日消息: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棕榈园林)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工作,昨日完成初步询价,5月31 日将进行网上发行。它将成为全国第二个上市的专业园林企业。关注它24年成长脉络,记者发现这本是一个农业性质的家族企业。但企业掌控者,以长远眼光和广阔胸襟,培育出了一个高新科技、全国性的上市公司,使它在本市甚至广东的众多企业中,一枝独秀。
记者根据披露的信息分析广东棕榈成长脉络,发现独特的行业特色使其深扎广根,但企业掌控者的广泛胸襟更为重要。一位见过吴桂昌的朋友说,他看上去还是一位农民的模样,但是他的眼光和胸襟已经超越了许多打扮光鲜的本土企业主。
◆1984—1991:缓慢生长的小苗圃场
棕榈园林是家中山土生土长的农业企业。1984年12月31日,吴桂昌、吴建昌跟着父亲吴华福,还有一位姓黄和一位姓叶的合伙人,每人6000元,合计出资3万元共同设立了中山市小榄区棕榈苗圃场。
5年后,黄姓和叶姓合伙人另行创业,吴家父亲和三兄弟每人再出0.8万元,出资变成5万元,股份100%属于吴家。
◆1991—1997:增资扩产变为有限公司
1991年,吴家将苗圃场的出资额增加至50万元,将苗圃场由合伙企业变更为有限公司。同时公司营业范围扩大至“主营花卉苗木、阴生植物,兼营承接园林绿化、园林建筑、喷泉、雕塑工程、园林工程材料、园艺用品”。
◆1997—2007:五次转让股份打破垄断
1997年,为吸引和激励公司核心管理层,吴家首次向公司部分高管和骨干人员转让股权。其中,年仅23岁的景观设计师赖国传获得了最高的股权3%,同样23岁的林彦和另外两位高管获得2%的股权。
数次向高管、骨干转让股权和增资扩股后,吴家三兄弟的股权比例由91%下降为34%,公司高管骨干的持股比例则超过了50%。
◆2007—2009:股份公司成立
五年前,棕榈园林已开始为上市做准备。2008年7月份,棕榈园林引入了栖霞建设作为战略投资者,同年8月引进滨江控股作为战略投资者,两者占股权的12.2%。吴家的股权控制比例在这次股权变化中由34%下降为30%。
推荐阅读:
行道树的养护管理[分页]
对本土家族企业的启示
据市金融办3月数据统计:至今我市在国内A股上市企业共4家,已有80家上市后备企业,其中20家企业成立了股份制公司,16家企业已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改制,1家企业已过会排期发行股票、1家企业申报中小板上市、3家企业申报创业板上市获中国证监会受理。棕榈园林给众多本土家族企业带来启示。
◆四大需求
市金融办将上市后备企业对股权投资的迫切现实需求,总结为四大部分。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对创业风险投资偏好。我市后备企业中65%是高新技术企业。二是优化股权结构的需要。特别是民营家族企业,亟须引入战略股东,改善股权结构。三是规范管理的需要。如管理模式、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需规范。特别是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透明度偏低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四是加快上市的需要。
许多家族企业对四大需求"心知肚明",却难以做到。其实对于家族企业来说,企业就像"亲生儿子"。儿子长大了需要朋友、爱人,需要到广阔的社会学习成长。如果母亲执意要百分百控制儿子,那么注定长不大。吴家因为有着长远的眼光,所以敢于把企业放出去,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吸引人才、行家共同培育企业。
◆三好标准
什么样的企业,才容易上市?有专家给出了"三好"标准:好行业、好团队、好盈利模式。好行业,指的是市场比较大、产品顺应国家业产政策,所在行业不论大小,只要做到全国前五就行。近三年来,棕榈园林在全国园林景观企业盈利水平中均在前列。好团队,是指合理的股权比例。广东棕榈的股东除了吴家人,还有企业高管,拥有专利技术的人员。好的盈利模式,包括完整的产销流程和能转化为商品的高新技术。目前已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广东棕榈,其抗逆性棕榈科植物的培植、驯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而其从育种、到园林设计甚至后期养护都包揽,有着很好的一体化模式。
家族企业最担心"大权旁落"
深圳东方富海投资管理公司合伙人梅健,在我市举行的"2010广东中山投融资高峰论坛"中,曾针对家族企业上市的若干顾虑回答记者与企业的提问。
问:一些家族企业担心上市后,丧失对企业的控制权。有制度保障他们的控制权吗?
答:国家在90年代初设计股票市场时,当国有企业上市时,也有同样问题。所以国家设置了不流通的法人股。只要我不卖,你永远控不了我的企业。这是其一。
其二,目前未上市的民营企业,原先创业者的持股比例有些高达100%,一般也得60%、70%。即便引入创投稀释20%,再上市,打折后,你还是有45%-50%,仍是大股东。关键是这个公司的管理团队在你的控制下,即便别的股东单一股东的比例不超过15%或20%,他对你的控制权不会构成威胁。
推荐阅读:
行道树的养护管理[分页]
第三,即便你将来经过几次增发以后已经不是51%了,是40%了,别人收购。但在二级市场收购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我个人认为一般控制权难以落到别人手里,使企业家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
问:家族企业是否对创投公司也有所顾虑,怕日常的经营管理会受制约,不缺钱时不找投资公司。
答:创投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是不参与的,我们非常怕参与。若参与,企业就已经是出事了。我们通常投资一个企业占20%以下的股份,要求进入董事会,要求企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预算,第二年决算,对企业的管理有一个指标考核和要求。至于日常如何生产、进货、销售、我们是不管。
但不要等到缺钱时才去"找钱",创业投资是企业的教练和朋友。企业应在势头较好的时候,就开始考虑规划资产,要有前瞻性。不要等到缺钱的时候,才找创投公司,那时候也没办法帮助你了。创投公司不是仅仅"找钱",还会给企业增加长线发展的资产;利用其人脉资源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改变企业原有的一些不良"习惯",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等等。
推荐阅读:
(来源:中山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