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4日消息:山东省邹城市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立足乡土树种,全市1.6万亩雨季工程造林,主要采用侧柏、黑松等针叶树种和刺槐、紫穗槐等萌芽力较强的阔叶树种造林。突出“抗旱保苗”,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方式,运用贴壁深栽、踏实树穴、栽后培土、覆盖石板(或干枯的杂草、树叶)等技术,保护穴面,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一分造九分管”的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容器育苗、ABT生根粉处理、蘸泥浆、盖石片等抗旱造林技术;缩短从起苗到栽植的时间,减少苗木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突出“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提升造林标准和档次。除世行项目外,造林前,各镇街先确定1至2个符合山东省荒山造林调查规划范围、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山头,报市林业局,经批准纳入2009年度工程造林计划后,再造林。未列入年度计划、连片面积达不到200亩的,年底不予检查验收。突出“花钱买活树”,确保苗木成活成林。
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进行奖励扶持。改原来年底验收合格,一次性补贴奖励的做法,奖励资金分3年兑现,验收于每年的11月份进行。第一年验收合格后,兑付造林资金的40%,第二年验收合格后兑付造林资金的20%,第三年验收合格后兑付造林资金的40%。如果第一年验收不合格的,当年不予兑付资金,造林单位补植完善完成后,第二年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兑付造林资金的40%;第二年验收仍不合格的,取消申报资格,不予兑付造林资金。坚决确保苗木成活成林。突出“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造林绿化实效。从市林业局抽调12名技术骨干,组成6支督查组,采取划片包干的形式,分别深入造林一线,对雨季工程造林全程进行跟踪服务、检查、督导,准确把握造林时机,适时安排科学造林,对不符合造林质量要求的,立即限期整改,达到标准后,方可继续施工。严格做到“四不栽”,即“雨不透地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不提前整地不栽”,切实提高林木成活率。
推荐阅读:
(来源:济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