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1日消息:烈日炎炎,盛夏的泉城骄阳似火。“大明湖路改造后变宽变美了,可原来遮天蔽日的大树不见了,走在路上酷暑难耐!”连日来,不少市民呼吁应加强街道绿化力度,让泉城济南多一些“林荫大道”。
推荐阅读: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道路尤其是新改造不久的道路,面临“无荫暴晒”的局面。经现场测量,“暴晒路”要比“林荫路”温度高出10 ℃!
道路改造后,成了“暴晒路”
昨天上午11点,记者来到大明湖路。道路新改建后平整宽阔,整洁有序,路边的灯杆也十分典雅优美。但原来的大树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马路南侧新栽的柳树,树冠尚未形成,整个路面全都暴晒在阳光下。
附近居民周先生告诉记者:“以前路边大树参天,树荫把快车道都遮住了,走在道上不觉得晒。现在上街,太晒了!”记者发现,此处路面上行人较少,公交站牌处,等车的人都躲在站牌后以求得点滴阴凉。
随后,记者走访了趵突泉北路、联四路、山师东路、历山东路等道路,路面上也没有成规模的树荫。另外,像泉城路等已改造数年之久的道路,由于绿化树木的树冠尚未充分形成,路面树荫也非常少。
新黄路东段数公里内路边一棵树也没有,成为名副其实的“暴晒路”。记者在路边掏出温度计,5分钟后,温度显示为47℃!
有无树荫,路面“冰火两重天”
与“暴晒路”相比,“林荫路”的情况怎么样?
昨天下午1点,记者来到马鞍山路。道路两边的杨树十分高大茂盛,马路上只有零星的几个太阳斑点。尽管烈日炎炎,行走在林荫中自有一股清凉。树荫下停放了各式车辆,商店门口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记者使用温度计测量,只有37℃,比“暴晒路”的温度整整低了10℃!
绿荫给这条路上的行人提供了庇护。公交车站台上,人们收好遮阳伞,悠然地等待着公交车。一名正在等车的女士说:“每天下午,想到是在这条道上等车,就觉得上班不那么累了,这儿很清凉。”马路一旁,一位老先生正在自己的店门口活动筋骨,他告诉记者:“夏天,这条路凉快,人气也旺。”
随后记者发现,历山路中段、山大北路、经二路等道路也是浓荫蔽日。
山东建筑大学园林专家许曾厚告诉记者,烈日当空时,街边林木是天然的“空调器”。较大的树冠有吸收和反射太阳光线的作用。阳光辐射树冠时,有20%-25%的热量反射回天空,有35%被树冠吸收。同时,树木的蒸腾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必然降低了树冠周边的温度,改善了局部的小气候。所以,在林木繁茂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空气格外凉爽、湿润、清新。
原来的大树,都去哪儿了
可是,有些原本是“林荫路”的街道,改造后咋成了“暴晒路”?
对此,园林部门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介绍,城市道路改造时,往往要扩宽道路、进行绿化带位置的调整或地下管道的铺设,而且道路建设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因而原有道路上具有生长能力的树木会被移种,小部分已老化或患虫害的树木会被砍掉。
这些大树的每一次移动,都需要一个生根固定期,如果道路修好后再次移种,就很容易造成树木的枯死。因而,新改造道路在进行建设时,往往会做绿化工程的设计,重新选择树种及栽种方式等。一些新栽树木若形成较大树冠,则需要数年乃至十余年的时间。
多管齐下,减少“暴晒路”
目前,不少城市普遍采用拆旧房、建新房的方法进行旧城改造———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房屋间隙小,街道狭窄,导致绿地渐少。对此许曾厚称,这造成城市中心地区的夏季气温有逐年递增之势。因而,城市绿化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有“十年树木”的态度。绿化应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地面到空中都是绿色生长的空间,可以拆墙透绿,可以垂直挂绿;另外,绿色中也应体现变化,体现一个城市的生机和活力。他说:“济南气候温润、雨水丰沛,很适宜种树。连大连这样相对干旱的地方,都能把老城区搞得绿意盎然,济南当然也可以。”
对此,不少市民企盼:济南的马路都是一条条的“林荫路”,行人夏日免受暴晒之苦,享受树木为人们带来的清爽,济南不再有“火炉”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