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两山”理念系列谈 | “两山”理念赋能广东“三绿”并举“四库”联动

2025年10月23日 10:29中国绿色时报徐正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深刻引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与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注入思想动力与实践智慧,生动诠释了绿美广东的生态建设内涵,为实现“资源增量、生态增效、景观增色、功能增强”的“四增”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正值“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在此背景下,“三绿”并举与“四库”联动的协同共进,不仅是广东践行“两山”理念的鲜活范本,更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机制创新。

理念引领:“两山”理念是“三绿”“四库”的根本遵循

“两山”理念为“三绿”并举与“四库”联动确立了根本价值导向。“绿水青山”对应“扩绿”“护绿”,构成“四库”存续的生态根基。“金山银山”侧重“兴绿”,指向“四库”价值实现的最终目标。

广东森林覆盖率为53.39%,林业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仍面临生态质量提升与产业能级跃升的双重挑战。“两山”理念所蕴含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核心要义,为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指明了方向——唯有通过“三绿”协同筑牢生态本底,才能充分激活“四库”资源潜能,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路径支撑:“三绿”并举是“两山”落地与“四库”激活的实践载体

“三绿”并举以系统化、全链条的实践路径,推动“两山”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成为激发“四库”多元功能的关键支撑。

扩绿提质,筑牢“四库”之基。广东弘扬“岳山造林”传统,近3年全省累计完成林分优化628.62万亩、森林抚育481.16万亩。2025年计划种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或经济树种6000万株。在怀集三岳等区域,“扩绿”使荒山蜕变为林海,既增强了森林“水库”的水源涵养功能,也为“粮库”“钱库”“碳库”拓展了发展空间。梅州持续推进“廿林添绿”行动,建成主题林2335个,植树近百万株,系统挖掘绿化潜力,为“四库”建设厚植根基;茂名明确年度植树91万株目标,重点打造5条绿美廊道示范带,整体优化国土绿化格局。

兴绿兴业,释放“四库”之效。肇庆聚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竹子、油茶、林药、经济林果等特色业态,拥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5家,建成8个森林康养基地及25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24年,全市林业总产值突破515亿元,成功实现从“森林粮库”向“特色钱库”的能级跃升。

护绿守成,保障“四库”之续。广东全面压实林长制,出台全国第三个林长制专项法规,并于2024年国家督查考核中获评优秀。肇庆率先设立市级林长制工作科,组建镇级综合巡护队伍,各级林长累计巡林7.5万次,推动解决生态问题32项。茂名实施“一村一策”,将护绿与村容整治有机结合,筑牢“四库”长效发展的坚实屏障。

成果彰显:“四库”联动是“两山”转化与“三绿”价值的集中体现

“四库”联动并非资源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两山”理念引领下形成的有机系统,集中彰显了“三绿”建设的综合效益。

功能互补,构建生态闭环。森林“水库”滋养区域“粮库”,“钱库”收益反哺“扩绿”“护绿”投入,“碳库”交易拓宽价值转化通道——四大子系统相互依存、彼此赋能,构建起“保护—发展—再保护”的良性循环。清远连州优选闽楠、红锥等乡土珍贵树种推进林分优化,同步提升水土保持与碳汇能力,播下“绿色财富”的种子。肇庆怀集落地全省首笔“林权+碳汇预期收益权+碳汇保险”质押贷款300万元,广宁售出14.5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汇,为109个村集体增收532万元,切实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共赢。

效益融合,赋能区域发展。肇庆创新“绿美工厂”模式,引导企业实施绿化升级与低碳转型。德庆冠旭电子通过园林绿化、节能改造与光伏应用等措施,有效降低产品碳足迹,其耳机产品荣获零碳标签,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成为全县首家年产值突破10亿元的工业企业。梅州建立“网格员+乡村绿化”“保洁+管护”等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护林员“进网入格”,确保生态管护责任到人。茂名南清村修复废弃矿坑,打造“天鹅湖”生态景观,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农旅融合,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06万元,其中30%专项反哺山林养护,让“四库”效益持续惠及民生。

深化赋能:推动“三绿”“四库”释放更高水平新动能

面向未来,广东需从制度、科技、转化、参与4个维度协同发力,推动“三绿”“四库”迈向更高水平融合,持续释放绿色高质量发展动能。

强化制度保障。充分发挥林长令的刚性约束作用,将“四库”联动成效纳入地方政绩考核体系。肇庆于2025年发布第2号林长令,全面推进“山上山下一体绿化”,并计划建成100条(个)以上幸福河湖,为生态建设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加大科技支撑。清远连州选取210亩典型紫色牛肝土地块作为试验田,试种17种耐瘠薄树种,配套精准改土与管护模式,为10万亩同类区域生态修复探索可行路径。茂名滨海新区加快建设零碳产业园,首次实现煤电工厂低浓度二氧化碳提纯与资源化利用,年减排量超34万吨,成功打通“碳捕捉—利用—循环”技术链路。

深化价值转化。肇庆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四个一”多元投入机制,通过开发碳汇价值、引入绿色金融,推动生态优美与百姓富裕有机统一。梅州平远光伏复合项目利用废弃矿区,打造“生态修复+农光互补”模式,总投资20.71亿元,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3亿度。

推动全民参与。依托“我为广东种棵树”“有喜事来种树”等品牌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2025年以来,肇庆已开展植树活动3800余场,参与超15万人次,植树近90万株;茂名结合传统节日推广“植树过年例”等新风尚,凝聚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绿美合力。

从“十年绿化广东”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岭南大地的绿色实践始终勇立潮头。以“两山”理念为根本指引,让“三绿”并举支撑“四库”联动,让“四库”联动承载“两山”转化,广东必将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使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