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日消息:自2008年9月启动森林工程以来,重庆南川区就把“建设森林南川、打造市级森林城市、构建都市后花园”作为一项惠民、富民、富区工程来抓,着力破解森林工程五大难题,为顺利推进此项工程建设创造条件。
南川区地处重庆市南部、大娄山脉北侧,距重庆主城区仅58公里,到江北国际机场、长江深水港码头、寸滩保税港区仅1小时车程,素有“黔蜀喉襟、巴渝险要”之称。森林工程建设对于该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全局性的影响,也因此需要全力以赴地应对。
为破解土地难题,该区探索建立了“近郊部位租、远郊部位退、业主造林奖、面上造林补”等多种模式。在执行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土地租用、退耕还林、造林奖励和产业补助等方式,充分利用弃耕地、丢荒地、轮歇地、废弃茶山、采伐迹地、宜林荒山等进行植树造林。
为破解资金难题,采用“向上争、财政补、部门筹、业主垫、农民投”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同时,还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林业。据统计,森林工程实施以来,全区共投入建设资金3.4亿元,其中上级专项补助0.5亿元,向农发行和建行融资贷款2亿元,区级部门打捆资金0.3亿元,业主和农民自筹0.6亿元。
为破解管护难题,安排了专项管护资金,按照“谁经营、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人员。在重点部位,则实行集中管护或专业公司统一管护制度,确保造林成效。
为破解效益问题,从规范经营管理方式着手,提高森林工程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综合效益,致力打造富民工程。农民可通过直接承包、入股分红、租地补偿、务工等多种形式,参与森林工程种苗培育、造林、管护、经济林和速丰林基地建设,并获得相应的劳务、经营、补偿收入。
为破解科技问题,成立由本地资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南川区森林工程建设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技术把关及开展森林工程建设各类规划设计的评审和招投标项目文件的审定等工作;与西南大学、重庆市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结成科技协助对子,积极创建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等,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将林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强化森林工程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