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林权改革激活七十六团160户职工植树造林

2009年06月16日 10:08天山网讯王军 成强 施卫霞

中国园林网6月16日消息:昨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六团特克斯河边,七连职工邓海龙正在看管今年四月份自己栽种的20亩杨树,对一些东倒西歪的杨树加固扶正。邓海龙说:“团场放开林业产权和投资权,鼓励职工投资从事和发展林业生产,我是团场第一个开启私人植树造林先河的人,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计划明年再种100亩。”

地处昭苏高原的七十六团为改变田间小气候,从2000年开始,这个团先后在一连、四连、八连连等实施6200亩地退耕还林还草地,投入4200人次,植树30万株,采取林木间作饲草的办法,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但种植的林地都是公有制林地,树木成活率与自己无关,职工种树责任心不强,造成年年栽树不见绿。

为改变“吃大锅饭”这一现状,近年来,该团探索以“包产到户、明晰产权、突出效益”“为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从2004年开始至今,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多予少取让利于民”和“谁管林谁受益”的原则承包到户,承包合同规定承包期为30年,团场不向承包户收取任何前期投入费用。团场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种植户平整林床,组织机关科室人员和各连队职工免费为种植户栽种苗木;团林业工作站定期派技术人员在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及时的技术服务,极大地调动了职工承包“林木”的热情。同时为调动社会力量管理林木,造林绿化实绩与评选先进单位和个人挂钩;林权制度改革后,承包户积极做好林地的管理和林木保护工作,杜绝了盗伐、滥伐现象发生。

目前,团林业工作站已为160户职工办理了林权证。他们管理的6200亩林木成活率在85%以上;据了解,十连牧工赛力克2003年承包30亩退耕还林还草地,从最初没有养羊,发展到现在50只羊、牛1头、马1 匹的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地不仅满足他饲养牲畜所需的饲草,国家还给他每亩地补助160元。这使赛力克备受鼓舞,在他精心管理下,林木成活率在85%以上,一举多得的经营方式不仅激活该团林业发展,而且促进了自己增收。

现如今,该团新植林从栽植到管理上做到“林有其主、主有其责、责有其地”。现在的七十六团各基层连队的主干道、条田机车道两旁处处绿树成荫,百鸟齐鸣,团场也逐步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来源:天山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