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5日消息: “经过近30年植树造林和管护,才有了今天的山清水秀。如今却砍掉低效林、栽种经济林,将大片大片山林砍得千疮百孔甚至光秃秃的!”近来,不少盐亭人打进市长公开电话12345和本报热线2395666反映。栽种经济林可增加收入,老百姓应该赞成,为何会有反对声呢?
林业部门:这是在走绿山富民之路
接受记者采访时,盐亭县林业局局长任宗宴说,盐亭森林面积近140万亩,覆盖率54%以上,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评为全国植树先进县。然而,多年来在盐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漫山遍野都是树,只见树,不见富。”问题出在山上全是柏木林,这种树生长缓慢,树种单一,经济效益低下。多年来,很多人看好盐亭林业资源,由于国家没有放开林业政策,无法将山林资源变成资本,将资本变成现钞。去年起,随着林业改革的众多富民惠民政策出台,低效林改造成了解决这一症结的最好良方。
任宗宴无奈地说:“一些老百姓认为那时艰苦栽树,今天满目苍山。我当过支部书记,天天在山上栽树,如今把树砍了,我也心痛。老百姓要致富,只有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之路。”
据介绍,今年全省低效林改造共27个县市区,我市盐亭、北川为试点县。今年下达给盐亭的砍伐指标是1.6万亩,实际只砍了1.2万亩。该县林业局制定了《盐亭县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规划》,共规划改造30万亩(2009-2015年);把商品林采伐和低效改造相结合,同步实施,改造后因地制宜,栽植优质核桃和速丰林,实现二十万亩核桃基地建设和十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改栽经济林 村民尝到了甜头
近日,记者到盐亭县石牛庙乡,采访了西河村的汪正祥,他原来在深圳当厨师,听说退耕还林和低效林改造政策出台,辞掉高薪岗位,回家在房前屋后和田里种了2300多株核桃树,仅此一项年收入2.5万元。他说:“我两个女儿读大学的钱全靠种核桃树。”
石牛庙乡红陵村6社、今年75岁的冯少青,山上地里共栽种核桃300多株,挂果150株,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他说:“去年我做手术,花了一两万元,全靠核桃树救了我的命。”他说核桃树能活100多岁,不但富裕这辈人,还能富裕两三辈人。 据了解,石牛庙乡人平栽种核桃树500株。这种树两三年后就能进入旺产期,一棵树收入50元,仅核桃这个产业,户平能收入两万元以上。
村社砍树忙 管理应加强
记者到了盐亭县黄甸镇暗访。黄甸通向黄溪乡的公路沿线,随处可见路边堆放着待运树木;运送木材的拖拉机、汽车来往不断;山林深处不时传来油锯轰鸣声和刀斧声。穿过黄甸镇定光办事处,爬上山梁,进入黄溪乡境内,碰巧看到十余人手拿刀斧、油锯,走进了一片柏木林。几分钟后,油锯轰鸣声、刀斧声此起彼伏。一位男子说:“只要木材贩子看得起的树就让他砍,按树的大小,一根树一般就卖三元、五元、十元钱。”这片林子,已经看不见大树了。我们沿梓(潼)盐(亭)公路来到柏梓镇云龙村,这里一个数百亩的山林被砍得差不多了。一位大叔正清理残枝败叶,望着光秃秃的山梁,他说:“好好的山林连片砍光,确实让人心痛,要砍也该有计划、成带状砍嘛!”
(来源:绵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