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旅游注入新活力 用古树名木吸引游客

2008年09月09日 14:43温州日报魏盛辉
    中国园林网9月9日消息:幽静的千年古道、粗壮的百年古树、茂密的原始次生林、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潺潺的溪水……吸引着山内外的一批批游客。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泰顺县岭北乡村尾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

    自去年初以来,村尾村整合古树名木资源,修缮古道,修建古廊桥,开发农家乐,特别对成排成群的近千株古树名木进行了重点的保护和开发,使它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该村的旅游业迅速升温,上半年游客达1.6万多人次。

    据了解,近年来,泰顺县把古树名木资源作为旅游资源一大“卖点”来开发,充分挖掘、整合古树名木资源。泰顺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地形复杂,植被茂盛,名木古树资源丰富。据调查,全县以枫香、柳杉、古松为主的名木古树6492株,其中古树群115个、2930株,数量之多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树种11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近20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就有201株;大多树龄都在200年以上,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有11棵,三魁战洲村1300年的古樟为该县树龄最大的古树。

    为保护和开发这些古树名木,使它们“延年益寿”,泰顺县对全县的古树名木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登记造册,给每一株古树名木挂牌,确定专人进行保护,并建立电子数据库和动态监测体系。目前,被泰顺县政府列入重点保护的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樟树、柳杉、桂花等20多种,这些古树名木的树龄一般在200~750年之间。

    如何利用古树名木的资源优势,做好旅游文章。该县因地制宜,分类开发。对成排成群的古树名木,结合游步道建设及原有的古道开发,建成了古树古道游项目,如该县的岭北、仙居、筱村、天关山等处的千年古树古道景点;对零散的古树名木则结合邻近的古廊桥、古民居等资源来开发,如泗溪的北涧桥,充分结合古廊桥附近的千年名木古树及古民居,投资千万元开发廊桥文化园,形成古树、古桥、古民居、古民俗的四张“古金名片”;三魁镇薛宅桥旁千年大樟树、洲岭毓文桥边斜生的古樟树等,它们和古廊桥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看桥看树;对单体古树名木,该县也进行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如洲岭乡的1000多年树龄的“浙江苦槠王”、垟溪乡的温州最老的古枫、凤垟李垟村古樟等,投入资金,修建相应配套旅游项目,目前也成了人们旅游观光之处。

    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给泰顺的旅游业注入新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5.41万人次,旅游收入1.53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8%、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