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8日消息:“海南是安全的!”海南省地震局副局长李战勇9月7日在情况通报会上胸有成竹地宣布。这份底气的背后,是地震部门24小时站岗放哨的严密的观测网络。
没有大地震的前兆协同异常
在海南省地震局8楼的监测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监视着地震的发生,以便迅速地判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震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电脑系统自动判定事件,并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就要及时处理该次事件。
据介绍,海南已建成了地震观测台网、强震观测台网、前兆观测台网以及宏观观测网络,能够对海南岛及近海2级以上地震、琼东北1级以上地震进行实时监视,对地磁、地下流体、宏观异常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于发生在有效监测区域的地震,震后十分钟内可速定地震参数,近些年来对发生在海南岛及近海的年度最大地震均作出了一定程度的预测预报。
作为后起之秀,目前海南在地震预报工作方面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从2001年开始,连续多年被国家地震局评为前三名。
海南省琼中国家基准地震台就已向国家地震局上报了地震监测数据。该台能监测到全球7级以上地震、周边国家6级以上地震和国内5级以上地震。2007年,该台大地震速报在全国36个速报台中跻身前十名。
海南目前有24个测震观测台、13个强震观测台站、2个地磁场观测台、1个重力观测台、2个钻孔形变观测台、1个覆盖全岛的流动重力观测网、1个地下水化学观测台、1个流动GPS观测网、7个地下水物理观测台进行不间断观测,但目前都没有发现大地震的前兆协同异常。
没有发现地震前兆宏观异常
在宏观异常观测方面,据介绍,宏观异常指人的感官可直接感觉到的各类异常现象,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违反“常规”或“常理”。例如冬季蛇出洞,鱼浮出水面或乱蹦,老鼠大白天群体搬家等各类生物异常;井水翻花、冒泡、变色、变味,泉水断流或喷涌,地面上冒水、冒沙、冒泥等地下水异常;地声、地光、地雾等地面异常;收音机失灵,日光灯自明,指南针强烈扰动等电磁异常等等。
我国在利用宏观异常探索地震预测方面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辽宁海城地震和四川松藩地震。然而另一面,是各类宏观异常出现之后,并没有发生地震。这说明引起宏观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地震活动只是其中原因之一。
李战勇还介绍:“目前已培养了覆盖全省各个乡镇、行政村、农场的地震前兆宏观异常观测员2569人和大量的宏观异常观测点1153个,广大群众在汶川地震后也非常敏感,发现任何异常现象都会报料给媒体和当地地震部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地震前兆的宏观异常。”
省地震局局长牟光迅说:“根据中美合作数字地震台网(CDSN)、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和海南数字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目前海南没有任何发生大地震海啸的异常信息。”
牟光迅介绍,省地震局加强了震情跟踪工作,会做好地震监测,加密震情会商,强化短临跟踪,加强日常值班和做好应急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