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风暴袭击百合行业 低迷已成定局期待10月反弹

2008年09月08日 10:51中国花卉报黄正秉
    中国园林网9月8日消息:近两个月来,在各地鲜花批发市场上,百合切花的平均价格都维持在每扎10元左右,漫长的低价期严重挫伤了花农的积极性,同时低价风暴也袭击了种球销售行业,“保本”成为今年种球销售企业间流行的口头禅。

    种球销售有量无价据统计,2007年国内进口种球数量约1.1亿粒,其中从荷兰进口的种球数量约8000万粒,从南美进口的种球数量在3000万粒左右。从国内各大公司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今年种球总进口量略有增长,预计能达到1.3亿粒。虽然总量有所上升,但是瓜分这些种球的企业数量却比去年增加了近20%,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种球经销商之间的价格战在所难免。

    种球价格持续下跌,不少贸易商面临着有量无价的尴尬局面。以北方市场的‘西伯利亚’为例,14厘米至16厘米规格的种球价格为2.10元,16厘米至18厘米规格的种球售价为2.65元,18厘米至20厘米的售价为3.00元,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5%。北京荷泰力花卉公司种球销售经理袁秀波透露:“现阶段种球销售的总体情况是,元旦上花的种球已经销售完毕,全年的种球销售也完成了有十之七八,接下来只剩春节和明年妇女节上花的种球销售,对全局的影响已经不大,但今年种球销售不景气已成定局。”

    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花卉事业部总经理周法华对目前的行业状况颇感无奈:“浙江地区的百合生产以大户为主,客户群比较稳定,但是今年夏季炎热的天气导致种植者种球下种推迟至8月初,比往年推迟了近半个月。目前,各个销售商手里积压的种球数量较大,压力不小。但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欧元汇率在下调,贸易商们有了一个缓和的利润空间。”

    成品花期待反弹今年4月,辽宁、云南等百合切花重点产区的花农预估在北京奥运期间,消费市场用花量会大幅增加,因此种球集中在4月至5月初下种,但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的有些措施却限制了花卉销售:一方面管制和限行运输车辆,大大制约了花卉运输;另一方面奥运期间各种活动数量骤减,人数较多的聚会也受到限制。这些情况导致市场用花量减少,百合价格下跌,花农因此损失惨重。

    夏季的低价打击了花农的下种积极性,预计下半年百合切花市场会出现反弹。凌源花农技术服务部负责人王凤来告诉记者:“从7月份开始,凌源地区农户下种的百合种球逐步拉开了下种间隔,这改变了过去集中下种的局面,上市时间也被分解在10月、11月和12月,预计下半年的百合切花价格会出现反弹,购买到便宜种球的花农,赚钱的几率比较大。”

    广东是冬季百合产区之一,因此避过了这次低价风暴,西诺(北京)花卉种业有限公司广东区域负责人黄朝艺说:“广东地区大客户较多,种球规格以大球为主,成品花大多出口到港澳地区,出口所占比例较大,由于2008年春节后花价低迷,今年有些客户避开了春节上花,因此我们认为2009年春节前后广东地区花价会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