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8日消息:“鸟巢宏伟,中国伟大!”58岁的开封农民王发亮听到记者问他“残奥会结束后回到家乡,最想对家乡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时,他提高了嗓门说。
站在一旁的同伴、60岁的王毛憨厚地连连点头说:“是,是的,我也想说这些。”
6日傍晚,两位花木工人走在“鸟巢”外的小路上,和所有去鸟巢观看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人们一样,脸上洋溢着笑意。
但和所有去观看开幕式的人们不同的是,他们很少驻足,更不用说拍照留念,他们去的方向不是向着“鸟巢”,而是沿着小路走向外面。
“我们的工作是养护这里的花草树木,”王发亮告诉记者,他们一共十几个人全是农民,是今年2月开始到这里工作的,他们是经过了层层选拔,才得以实现到这里的愿望的。王毛说,他们能从近百人中被选中,是因为“我们老实本分又肯干”。
两位工人告诉记者,他们在乡下已是儿孙满堂了。王发亮说:“出来就是为了见见世面,将来可以对家乡人讲起北京,讲起奥运会。”王毛说:“中国举办奥运会,我们能做点贡献,家乡人都羡慕着呢。”
他们说,年轻时也喜欢体育,尤其是篮球,“只是我们村里的篮球筐是绑在大树上的”。
他们一边说一边赶路,还抱歉地对记者说,他们得去干活,不能和记者长聊,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好这里的花草树木。
说起这里的花草树木,他们就像说起自家的儿孙,脸上透着对草木的怜爱。问他们来这里半年多了,看没看过“鸟巢”里面的比赛,他们不约而同地摇头,但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他们在5月曾经看见过“鸟巢”的里面,那时里面没有人。
他们说,现在想见见村里人,如果村里人能看见他们在这里干活就好了。见不到村里人,见见河南人也行,让他们知道河南人也为奥运会和残奥会做了贡献。
记者结束了对他们的采访,看着他们朝着自己的工作岗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