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2日消息:总体来说,市区居民要比农村居民来得富一些,这个概念深入人心。但是具体说来,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昨日,宁波市统计局首次发布20年来宁波市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对20年来宁波市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居民收入差距正处在逐年扩大的状态中,而农村居民间收入差距比市区居民收入差距来得小。
城乡比较
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宁波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均比全国甚至全省水平要高,且收入差距比全国、全省水平低,但仍处于隐性扩大的态势。”宁波市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据介绍,除去1981年和1994年的异常变动情况,宁波市市区与农村居民收入比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到1992年的改革开放初期,宁波市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均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
第二阶段为1993年至1999年,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在全国、全省均处于领先水平,同时收入差距也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
第三阶段为2000年-2007年,2000年以来,宁波市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据介绍,2007年,宁波市市区与农村居民的两者收入,分别达到22307元、10051元,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521元、5911元和全省平均水平1733元、1786元。城乡收入差距也得到一定控制,2007年收入比为2.22,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11、0.27。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收入差距的“剪刀差”趋势越来越明显。
收入差距
市区居民收入差距很大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客观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但城市居民间收入水平差距、农村居民间收入水平差距的状况是否会比较好呢?
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市区居民最高与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基本保持在10.0以上,而农村居民高20%与低20%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之比保持在5.0左右。市区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大很多。
从收入来源结构上看,收入差距同样明显。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单就工资收入(工资收入是收入的最主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单位就业人员中,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的中低收入人口所占比重最大,超过60%;月收入在1001-3000元之间的中等收入人口所占比重较小,在30%左右;月收入在3001元及以上的高收入人口占比最小,还不到3%。
原因分析
行业垄断加剧收入差距
“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城乡居民的收入显然会产生差异。即使是工薪阶层,其文化素质与就业状况密切相关,因而他们所得的报酬也明显高于一般的农村居民。”宁波市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行业垄断使部分居民获得了高额的收入,这也是宁波市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原因。统计局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行业垄断使部分居民获得了高额的收入,因此垄断行业的存在是造成收入结构性差别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电信、金融、通讯等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往往高出其他工薪阶层几倍甚至更多,这不仅在宁波市,就是在全国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宁波市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称,收入结构单一,工资收入所占份额过高也是加剧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2007年宁波市市区居民工资收入占比超过70%,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也近50%,经营性收入占比分别为13%和39.5%,而财产性收入占比均在5%左右。一旦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增速下滑,居民收入的增长将难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