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河口:标准化种出“吉祥三宝”

2008年09月10日 09:46中国质量新闻网许永
    中国园林网9月10日消息:“苗木、冬枣、棉花”是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农民兄弟致富增收的吉祥三宝,而一提起标准化种植,勤劳质朴的乡亲们就会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

    标准化构建“绿色银行”

    这几天,新户乡农民李延明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明眼人都知道,老李家中了100亩白杨已卖了50亩,靠这些苗木他一年净赚5万元。在新户乡发展苗木种植的约有200余户,形成了20多个苗木种植专业村。而这要在过去,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新户乡地处沿海,土地盐碱化严重,大片土地荒芜,无人管理。河口区农业局从外地引进一个抗盐碱的优质品种——中天白杨,却未收到很好的效果,种植的人也越来越少。2003年,应农业局的要求,河口区质监分局多方考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了《河口区白杨种植规范》。该局技术人员与区农业局专家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实际效果,先后制定出了《白杨田间管理规范》、《高碱度环境中操作规范》。新户乡作为示范区,对几个规范屡试不爽,逐渐产出了经济效益。

    现在,河口区正向其他乡镇推广中天白杨的种植规范。得到实惠的农民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到目前,河口区新增中天白杨种植面积达10000亩。

    标准成为河口冬枣走向全国的名片

    河口区地处沿海,昼夜温差大,适宜冬枣生长。河口冬枣的品质好,但优势一直得不到体现。为使河口的冬枣闯出市场,河口质监分局标准技术人员,到沾化、无棣等地学习取经,最终制定了适合河口冬枣种植的《河口冬枣种植田间管理规范》。2005年,小试牛刀,凭着标准化这张名片,吸引了来自河北、天津的客商,形成了当年交易量达600万元。尝到甜头河口农民更坚定了标准化种植的路子。

    标准让棉农的腰包鼓起来

    在其他产业尝到了标准带来的甜果,河口的农民在棉花种植上也坚信标准化定能带来好收成。目前,河口区已建成标准化棉田40万亩,农户+公司的产销模式已初具规模。年产值近2000万元的棉花产业如朝阳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