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兰花年底将外国上市 山涧野草变成“宝”

2008年08月08日 10:22闽西日报江积仕 吴福瑞 项华宗
    中国园林网8月8日消息:连城兰花年底将在外国上市!这消息在连城大地不胫而走。夏秋之交,我们慕名来到连城兰花的主产地朋口镇,连城兰花公司老总饶春荣告诉说:“兰花上市后,我们将有更雄厚的实力把这一朝阳产业做强做大。”进入该公司展示厅,但见全国花卉先进企业、全国先进花卉示范基地、中国福建花王等证书和奖牌挂满了几扇墙,我们数了数,仅奖牌就有130多枚。

    享有“生物物种基因库”美称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三分之二面积在连城境内,野生兰花资源丰富,是春兰、建兰和寒兰的主产区和种植原生地。朋口民间养兰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康熙年间朋口兰花就远销广东、江西等地,但在“文革”期间,朋口兰花遭受重创,被认为是毒草,是资本主义养尊处优的表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朋口不少人家又开始了种兰养兰美化家居,每逢邻里乡亲搬新房、婚嫁等喜事时,兰花又作为礼品赠送,但也仅仅局限于此。对于种兰能致富,当时很多人心存疑虑,甚至认为是异想天开。饶春荣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中毕业的饶春荣回到老家朋口镇桂花村,把从山上挖来的山兰像菜一样种在田里,可种了几年,长势不佳,成活率逐年下降,兰花在他的花木园中不仅没变成“金娃娃”,反而成了没人喜欢的“黄脸婆”。此时,好心人劝他:“春荣,别再种了,种这种东西,牛都不吃!”家人也好言相劝,让他放弃种兰,可他铁了心。看准的事不去挑战,这不是他的性格。于是,饶春荣改变埋头种兰的方式,主动走访有兰人家,以家庭养兰为话题,学习每一个家庭养兰人的点滴经验,便学以致用,田里的兰花终于长得如他所愿。但如何把兰花卖出去又成了他种兰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想出了一条“邮路”,选了些上等的兰花苗,写上了几个外地曾购买过他的花木的朋友,订了几个小木箱,进朋口邮电所尝试用邮寄的方式将兰花寄到朋友手中,并在《中国花卉报》上做邮寄兰花广告。果然不出他所料,购买兰花的汇款单纷纷从祖国的大江南北飞来,最多时每天有几十人汇款前来邮购兰花。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少当地人看到饶春荣从种兰中得到丰厚的经济回报后,也纷纷跟着开始种兰。

    近年来,朋口种兰人有了更高的追求,瞄准寻找和培育兰花精品。奇兰往往生长在深山老林之中,但深山老林不仅有虫蛇出没、猛兽猖狂,还要担心猎人埋于地下的虎炮和铁夹。饶春荣给我们讲述挖兰的艰辛,有一年,进梅花山挖兰,钻进深山,两天走不出,干粮吃完了,只能找野果,晚上,一夜难眠,担心成为猛兽腹中之物。“培育兰花珍品,像护理婴儿一样小心。”被誉为“兰界女杰”的杨先金感慨良多:风大了,要关窗;天冷了,要取暖;雨多了,要防潮。要命的是如果感染上病菌,那就得马上控制住病情,否则前功尽弃。为了便于24小时观察,她还在培育室里铺了一张床日夜守护。为增长见识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饶春荣多次自费出国,先后到过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地,学会了无土栽培兰花等先进技术。2006年饶春荣培育的“寒梅报春”兰花珍品获得“中国福建花王”称号,这一盆兰花被南靖一老板以35万元高价买走;同年,杨先金培育的三株“连城彩梅”兰花珍品以10.08万元高价卖给了浙江一卢姓女士。

    兰花培植是一个绿色、环保的朝阳产业,为把这一产业做强做大,当地党委政府也做了不懈的努力。朋口镇党委书记谢锋告诉记者说:“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主、政府指导为辅的原则,从资金、技术、土地租用、宣传推介等方面扶持种植大户,鼓励‘大户带小户、先富帮后富’,近年来,我们组建了兰花协会、兰花公司和花卉专业合作社,开通了中国连城兰花网,注册了‘连城兰花’集体商标,培训兰花经纪人,从去年开始又调集精干力量,协助连城兰花公司做好兰花上市事宜等。”如今,朋口兰花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柱产业,拥有种植大户1600多户、面积2100多亩、品种达1000多个,年创产值近2亿元。杨先金当年为了种兰,她把家里的两头猪卖了、搭上积蓄500元、还向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借了4万多元。现在,杨先金是个富有之人,她有一个20多万株、300多个品种、面积30亩的兰圃。她也盖起了宽敞的新楼房,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5层楼房。她毫不掩饰地告诉来探望她的朋友:“我真的是靠种兰花发的。假如去打工,即使每月工资2000元,我这么一个大家庭也不够开销,哪能盖这么好的房子”。

    中国兰花协会会长陈心启教授耳闻目睹了朋口兰花产业后,欣然题词:“连城兰花,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