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草长势良好,已近一人高。

巨草苗种。
草可以代替煤?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会不会成为“水变油”传奇的翻版? 中国园林网8月22日消息:6月25日,在兰溪市灵洞乡,婺江边上的一片沙地上,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栽下了17亩巨草,正式试验“以草代煤”梦想。
本周一,记者前往兰溪采访。
像甘蔗一样的巨草已比人高 江边的一片沙地上,形同甘蔗的巨草长势良好,6月25日种下的巨草已经蹿到了一人高。巨草外形跟甘蔗、玉米苗也颇为相似,甚至连栽种方法和苗种跟甘蔗极为相似,都是用草杆上的芽抽枝长叶,不同的是巨草的叶子远比甘蔗苗和玉米苗要繁密。
记者在试验田恰巧遇见了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斌。他说,因为巨草蕴藏大能量,所以也被称为“能源草”。为了更好地观察“能源草”情况,他每隔两三天就要来试验田拍照,然后将照片传给研究所,以便专家们随时了解草的生长情况。
“还不到两个月,已经有一人高了。到10月份,我们试种的17亩巨菌草就可以收获了。”胡斌说,最近一份化验表明,“能源草”的发热量、含水量等基本上都与他们正在使用的玉米秸秆接近,这让公司吃了一颗定心丸。
500万元“豪赌”锅炉“吃草” “对于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来说,种植‘能源草’是形势所迫。早在在2004年,煤炭价格一度每吨突破600元时,公司就开始尝试使用稻皮、木屑和燃煤混合发电,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两者混烧的比例最高不能超过3∶7。所以,2005年当煤价回落后,厂里又选择了用煤燃烧。”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建华回顾这几年的经营历程,感慨良多。
“2007年,煤价开始飙升。即使使用70%的煤炭混烧,如果煤炭价格再上涨,我们还是无法承受;同时,电价成本也要上提。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让锅炉燃烧100%生物质,替代高价的煤炭,实现企业的转型。”柳建华表示,为了节约成本,企业转型势在必行。他告诉记者,所谓生物质,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包括植物、动物排泄物、垃圾等几大类。要实现100%以生物质为燃料,首先要对锅炉进行改造。
柳建华慕名来到哈工大,这所高校热能工程专业在国内很知名。他提出,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愿意投入500万元的锅炉改造费用,改造失败的损失全部由厂方承担。当时,有关这方面的锅炉改造,哈工大有理论研究的支持;但实际却从未运用过,是否可行完全没把握。
把500万元押在一项完全未知的事情上,对经营状况不乐观的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来说,可谓一场“豪赌”。
幸好这场“豪赌”拖的时间并不是太长。校企双方的合作出乎意料地顺利。从2007年5月开始接洽,到去年12月份,一台锅炉终于正式改造成功,原本只用煤炭燃烧的锅炉,终于可以“吃草”了。 [分页]
找到可以替代煤的“能源草” 随着锅炉改造的完成,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热电公司的4台锅炉改造完成,企业每年对生物质材料的需求将达到20万吨,虽然企业目前的收购尚能满足需求,但是从长远来说,寻找稳定的燃烧原料就成了当务之急。
为寻找合适的原材料,公司派人在全国各地寻找。2008年6月,终于选中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的“能源草”。6月5日,柳建华赴福建与林占熺洽谈。之后,林教授到兰溪考察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
2008年6月18日,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合作的“能源草”项目签订。随后,“能源草”苗种从福建运到浙江,热电厂与长期合作的苗木种植户签下种植协议,先期种植17亩试验田。
6月25日,专家和种植户一起把“能源草”苗种种到了兰溪的土地上。从开始寻找到最终苗种种下,他们仅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事实上,用“能源草”发电的想法,柳建华不是第一个提出,早在2006年8月,《经济日报》就有报道表明,有欧美科学家研究认为,“象草”可做替代能源,并且预测,在今后10年内“象草”将会在北美和整个欧洲普遍种植。
“地上冒出来一个大煤矿” “能源草”,原本是牧草的一种,在我国的主要用途也是作为畜禽的青绿饲料。因为适口性很好,以至于许多牛吃了这草以后其他草都不吃了,这充分说明了“能源草”作为优良牧草的价值。当然,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不是用它来养牛的,而是用来发电,它究竟能产生多少能量呢?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为此曾做了一个比较:每公斤标煤燃烧能产生7000大卡的能量,每公斤干燥的“能源草”产生的能量保守估计在3700大卡左右,如果这个项目成功的话,相当于1.8吨“能源草”能替代1吨标煤。“能源草”一年能收割3到4次,亩产干草约为7吨,“能源草”和电煤的投入产出比在1∶3到1∶4左右,也就是说,一亩“能源草”的发电量相当于三四吨标煤的发电量。
林占熺还特意指出,以“能源草”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原材料成本低、效率高,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也很少。传统的煤炭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这是酸雨的主要成因,因此,煤炭发电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而“能源草”作为生物质材料燃烧,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当然它燃烧也产生二氧化碳。但是一旦试验成功,“能源草”种植面积扩大,那么,在光合作用下,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大部分将被工厂附近的“能源草”吸收。因此,“能源草”项目的发展,对于环保来说也有一定的好处。
“如果10月份成功收割,‘能源草’作为燃料也没有问题,我认为这会是一场能源革命。相当于‘地上冒出来一个大煤矿’。”柳建华如此乐观估计。
“根据测验结果表明,这个草的甜度达到2.5,我们考虑通过提取酒精来增加能源草的使用价值,提高利用率,目前该技术还在研究当中。”胡斌说,目前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是用“能源草”作为燃料直接燃烧。
据悉,兰溪热电公司已和福建的农业专家起草了种植推广“能源草”可行性报告。其中提到,如果项目可行,今年的种植面积将达到600亩,并且争取在2009年在兰溪以及周边县市,“能源草”的总种植面积达到25000亩,相当于产生原煤13万吨。[分页]
“能源草”在国外已被应用 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教授表示,“能源草”并不是新的植物品种,而是一系列可以作为燃料使用的草本植物的统称。一般是禾本科多年生高大的丛生草本植物,如芦竹、象草、柳枝稷、草芦、巨菌草、甜高粱、芒属作物等高大草本都是理想的能源草,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一种多年生高产牧草。
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从印度、缅甸等国引入广东、四川等地试种,80年代已推广到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福建、江西等省(自治区)栽培,生长很好,是我国南方饲养畜禽重要的青绿饲料。
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种植的主要是象草和巨菌草。象草原产于非洲,因大象爱吃而得名,主要作为牧草种植。而巨菌草则在林教授的研究中被广泛运用于菌类种植,这种“以草代木”的种植方式有效解决了“毁木养菌”的难题。
“能源草”多为耐旱、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草种,种植和管理简单,在大部分地区可种植。它们对土质和气候要求不高,耐寒、抗冻、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每亩一年最高产量可达7.4吨,产草期长达10~15年。
“能源草”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能源资源之一。目前国外已经开始一定程度应用。
会不会是又一个“水变油”?
令柳建华感到意外的是,“能源草”让他从默默无闻,一夜间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会不会是又一个‘水变油’项目?”“简直就是‘周老虎’第二!”质疑声不断。
“外界有质疑很正常,但是我们经过实验室测试过、模拟实验过,我认为确实是可行的。只是作为新技术,还没有形成一种产业。”福建农林大学的林占熺解释,“能源草”和现在使用的生物质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它们能更高效率地利用太阳能从而实现快速生长。
但是巨菌草毕竟在国内是一个新生事物。一些专家表示,把植物作为可再生能源是一件大好事,应提倡,但不可冒进,要一步一个脚印。
对此,浙江省科技特派员、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刘志强也觉得陌生:“开发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趋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开发利用,也有开发成功的先例,我现在就在从事甜高粱转化成酒精项目的开发。”
因为关注新能源,刘志强也在关注兰溪市热电有限公司和“能源草”的事。“再生能源的开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论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