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18日消息:“我们最忙的时候肯定是8月22日、23日,因为8月23日那天需要420多束颁奖花束。”北京奥运花卉配送中心主任李建通对记者说,“我们承担着奥运会和残奥会一共近7000束颁奖花束的制作和配送任务。”
北京的8月,温度高、湿度高,这对于颁奖花束的制作和保鲜是非常困难的,而颁奖花束的主花材“中国红”月季的生产基地又远在云南,如何能让颁奖花束在最美丽的时刻送到获奖运动员手中,对于奥运花卉配送中心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航空部门的配合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这些问题都已经圆满解决了,现在可以保证花材从采摘到送抵我们配送中心时间不超过10小时,颁奖花束从制作到送达运动员手中不超过24小时,这个过程有全程冷链保证。”李建通说。
在颁奖花束的制作车间,严格控制在21摄氏度到22摄氏度的室温和室外30多摄氏度的气温相比,让记者感受到了“冷链”的效果。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绥枝是奥运花卉配送中心制作流程的总负责人,在她的带领下,10多位志愿者正在练习奥运颁奖花束的制作。
“我们制作人员一共有50人,基本上来自花艺专业的职高教师和学生,还有一部分园林系统的职工。”王绥枝介绍说,“花束制作是个技术工种,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基础。”
从5月20日开始,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现在的制作人员已经能保障平均1个小时制作4束花的速度了。
“我们是流水线作业,从花材配备到最终制作完成,要经过近10道工序,这种流水作业保证了我们能让所有的颁奖花束虽然出自众人之手,但是规格统一,姿态一致。”王绥枝介绍说。
在花材配备组,志愿者闫征带着其他3位志愿者正在给月季花“打刺”。去掉花茎上的小刺之后,这些娇艳的月季花才能用于制作花束。“刚开始的时候,手每天都会被扎好几回,练得多了,就好了。”闫征笑着对记者说,“能通过我们的手,把这些代表着美好祝愿的"中国红"变成花束,让运动员获奖后在手中挥舞,我觉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