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61万农村经纪人为菇农菜农等致富搭桥拓路

2008年08月11日 09:04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中国园林网8月11日消息::“以前也会种植花木,但不知道卖给谁;现在好了,村里的经纪人帮我们找到了市场,家家户户靠花木挣钱,一年总能赚上个四五万块钱。”扬州丁伙镇富桥村52岁的农民管有华谈起村里的花木经济时乐开了怀。

    正如富桥村的名字一样,近年来,村里30多个熟悉市场的花木经纪人正在成为帮助村民致富的桥梁。他们跑市场,寻找和提供花木信息,带动全村3000多个村民搞起了花木经济,村民的年收入都比以前增长了十倍以上,不少人家盖起了漂亮的二层小楼。

    管有华和他所在的富桥村只是我国农村经纪行业快速发展下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国农村经过几十年的变革,农业生产状态虽然有了飞跃的变化,但本质上仍处于传统的、封闭的、分散的、小规模的状态。这种农业生产状态,造成了农业生产与现代的、开放的、规模化的市场之间相互分隔。有专家指出,我国很大一部分农产区80%以上的农民信息来源不超过1平方公里,“一公里障碍”成为影响我国农民走上致富路的一大障碍。

    如今,全国61万了解信息、懂市场的农村经纪人正在把封闭、分散的农业生产和开放、规模的市场衔接起来,为农民搭起了致富的桥梁,昔日的“田头”变成了今天的“码头”。他们的经纪业务量达1707余亿元,经纪活动基本覆盖了包括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苗木、牲畜、水产、家禽以及药材、茶叶、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品在内的所有农产品。

    “农村经纪人的出现,部分解决了农产品流通慢、农民增产不增收这两个我国农村经济长期以来无法很好解决的难题。”工商总局市场司司长王晋杰认为,蓬勃发展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已经成为全国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催化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村经纪人在保证农民增收的同时,还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农村农产品产业化的形成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

    据介绍,我国农村经纪人一般采用“企业加经纪人加农户”的模式从事经纪。一般情况下,一个经纪人联系并引导着若干个农户的生产活动,少的几户,多的达百户、千户。“一户经纪人带一村,多户经纪人带一片”,几千年来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正在向产业化方向转变,只生产某一类农产品的专业村、专业镇大量涌现,农村经纪人起到了引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农村经纪人还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江苏省经纪人协会副秘书长钟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一个经纪人员人均牵手10户农民、每户农民有2到3个劳动力来估算,全国61万农村经纪人员不仅自行解决了就业的问题,还可推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农民就业。

    农村经纪人的经纪活动,对农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有专家认为,农村经纪人的经纪活动不仅使农村和市场产生了实质性的对接,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促进农民就业;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增强了农民的合同意识;而且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投资意识、消费方式也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又间接地推动着农村向城市化方向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产品流通问题、是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农民最迫切和最困惑的问题,也是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认为,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是解决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衔接的桥梁,也是现阶段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