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1日消息:枸杞树长在农民自家责任田里,防治枸杞病虫害的技术掌握在农技人员手里。农民生产自主权必须尊重,行之有效的技术也需要普及,二者如何结合?
今年3月,精河县枸杞开发管理中心选择托里乡吾夏克巴依、大庄子等三个行政村,与55户种植枸杞的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农户在技术员指导下对枸杞进行修剪,田外焚毁带虫螨的枝条,同时选择恰当时机对害虫越冬场所进行处理,喷洒高效低毒农药,县枸杞开发管理中心将给予农户每亩30元—50元病虫害防治补贴。
协议还规定,倘若农户没遵守农技人员提出的技术要求,就得承担县枸杞开发管理中心在该农户责任田里所投入的病虫害防治费用。协议面积561亩,其中160亩今年新定植面积还可以享受苗木补贴——前提是农户信守协议条款。
用书面协议来约束农户和农技人员双方的行为,农民果真乐意接受这种约束吗?记者在托里乡拦住了刚到乡农科站领取农药,准备前往自家枸杞地里防治红蜘蛛的大庄子村农民杨留柱。“今天中午刘富娥给我打电话,让我到乡里领药。”杨留柱有问必答:“过去我光知道见虫就打,现在就得学会提前防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