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4日消息:重庆市园林局近日传出消息:我市公园体系建设工程将按照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模式建设,初步计划公园数量达到10个左右,面积在百亩以上。
众多周知,原本为英国皇家园林的海德公园由于置身寸土寸金的伦敦市中心,园内巨木参天、绿野千倾、绝少人工斧凿痕迹而蜚声海内外。
而在有着“水泥森林”之称、高楼如林、同样寸土寸金的重庆主城区,真能出现如海德公园般朴实天然的大片绿地吗?
重庆人的森林梦
陈林到伦敦是去年11月的事。
到酒店放下行李,天空才透出昏黄的曙光,他立刻跟着导游去伦敦最著名的海德公园。
在重庆某机关公务员陈林眼里,海德公园更像是一片大型绿地。除供游人休憩的长凳外,公园里基本维持着绿地、森林的原貌,绝少能看到人工景观。
11月的伦敦,高大的梧桐树才开始枯黄,参天的梧桐环抱,共同构筑成一条绿色的“隧道”,顺着曙光放眼眺望,人就像戴上了茶色眼镜,所有的事物都透出曙光红。
公园里的人并不多,黑色的长条凳上间或坐着一位老人,更多的是训马师装扮的人,骑着高头大马嗒嗒嗒地从他身旁走过。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天鹅大雁和不知名的水鸟,它们有的在水里游弋,有的在林中草地栖息,比人更加悠然自得。
公园很大,园内的游客分布得很零星,陈林和朋友们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浏览公园一角。
这次游历给陈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回到重庆后,他还时时想起那一个多小时的经历,“在那里,我完全忘了自己身在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人与自然默契得天衣无缝!”
而同样在寸土寸金的重庆主城区,要找到这样的感觉,“简直是奢望!”陈林摇摇头。[分页]
首次提出海德公园概念
市园林局局长余守明讲过这样两个事例,来形容重庆的生态环境现状。
60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费正清在对重庆进行考察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一个极为不幸的人类居住地。这里连一块平地都没有,一切东西都似乎蒙上1/4英寸厚的灰尘。”
而60年后的今天,美国《纽约时报》对重庆的评价充满溢美之词:在重庆,到处可见新的高速公路、新的大桥、拔地而起的高楼……“水泥森林。”这名美国记者用这样的词句来描述重庆。
“恰恰是‘水泥森林’点到重庆的痛处。”余守明认为,少绿化、缺景观、各类公园屈指可数,正是这些阻碍重庆打造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迈向宜居城市的步伐。
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重庆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那么,寸土寸金的重庆主城区,将以哪种模式为范本来建设“城市森林”呢?
园林部门给出的答案是———伦敦“海德公园”。
今年5月29日,余守明在重庆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正式提出了“海德模式”的概念。
6月21日,市园林局表示,重庆都市区森林城市“六大工程”的公园体系建设工程,将按照海德公园的模式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初步计划公园数量达到10个左右。
不过,并非今后修建的所有公园都将采用海德模式。“例如大渡口的义渡公园,由于蕴含重庆的渡口文化,公园的打造就着重以还原码头文化、渡口文化为主。”市园林局公园处处长李光明说。
但在重庆,可供挖掘文化内涵的公园毕竟是少数,因此,“未来大多数公园都会以海德公园模式打造。”
为什么偏偏是“海德”?
“海德对于重庆来说,不仅是值得学习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的理念能够提升人们对于都市森林的认知程度。”市园林局公园处处长李光明这样评价重庆式的“海德模式”。
在重庆,目前已建成的公园共有135个,其中近40个是在2006年之后建立的,而在这40个公园中,绝大多数是主城区内的公园。也就是说,之前的数十年内,重庆仅建造了95个公园。
“这就是在重庆提出海德模式的初衷。”李光明说。“在寸土寸金的国际大都市伦敦,都能在城市中心留出如此大面积的绿地来修建公园,重庆没有理由不重视绿化。”
而“海德模式”的提出,不仅仅是对“水泥森林”的颠覆,其“朴实、天然”的特点将被运用到重庆的公园建造中。森林、河流、草原,绿野……将原生态的野趣归还给市民。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少铺装,多种树、种大树,形成森林公园。”李光明说,将建的这些“海德式”公园,面积大都在百亩以上,以自然生态为其主要特色,着重突出公园生态、休闲的特点,尽量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
作为城市森林的典型代表,海德公园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当然是森林,而森林的建造则离不开参天大树。市园林局表示,将全面引进大规格乔木,让城市森林公园名副其实。
栽植树木和种植花草有什么不同?在市园林局,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一棵树的价值”: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市场价值最多300美元。但按生态效益来算:它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500美元的蛋白质,同时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1250美元)等等,将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为20万美元!
伦敦曾以雾都而闻名于世,而如今的伦敦,更多的是蓝天白云,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这样的改变,与伦敦对城市绿化及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伦敦绿地覆盖率就达到42%。住宅、道路和商业建筑等地面绿化达到37%,而公园、居住区花园和农地等地面绿化占63%。
这一切,对于正在向国际化大都市挺进的重庆有着足以借鉴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