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互动评说花卉知识产权保护

2008年06月20日 09:02农博花木
    主持人:您现在收看大的是天津电视台滨海频道播出的思维互动节目《先行一步》,今天我们谈到的的是中中国花卉企业如何抓住未来发展机遇,刚才我们谈了中国花卉产业过去三十年的小小的回顾,接下来我们谈论的话题是由有关新品种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一提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就会想到是发明创造和科技有关系,其实花卉产业也是有的。是吧张先生?您在您的企业前几年做了一个决定。

    张树初:我们公司创办之后发现我们的定位是蝴蝶兰、红掌、凤梨三大品牌的生产,经过几年的栽培,对红掌的引进我们在考虑,现在我们国内的红掌品种更加复杂,从最早的亚利桑那开始,到现在的大哥大品种,这几个品种是为我们国内提供很多的品种,我们公司经过2004年引进一种新的品种当中,我们引进了北京很大的成功,这种品种的成功作为我们公司的新品种的保护来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主持人:新品种也可以通过别的方法,比如别人拿过来我们也可以插,为什么引进还要花钱?

    张树初:这个问题大家也是很关注的问题,现在市场经验,在我们身上很严重,不合法的做法导致这个行业,很多国外的公司也不愿意把好的品种送到中国市场,我们对这个品种进行买断处理,我们要把这个品种做强做大,避免太过于恶性的竞争,这也是品种保护法要出台的。

    主持人:其实在花卉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国家的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断的健全在1997年3月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这对于我们花卉的企业意味着什么?尼克听明白了吗?

    尼克:听明白了。

    主持人:请您发表高见。

    尼克:1997年?

    主持人:1997年发布了一个《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尼克:我认为不保护也是有问题,很多在国内的品种,包括张先生做的红掌,有很多违法的产品在国内,因为有这些东西红掌和凤梨现在销售量非常大,每个城市里面都有,我们价钱很高,通过一段时间,大家都接受这个产品。从现在开始专业一点,保护也会慢慢的做起来,这是一个过程。明白了吗?说的不是很清楚。

    主持人:我明白了,就怕你没说明白。保护新品种就是保护企业的利益。

    尼克:对!

    主持人:还有呢,我们在1999年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公约,这个公约对于企业也是意味着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小杉先生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小杉圭一:(翻译)关于这种品种保护,一般都是分两方面,一个是国际上的共同的条约,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也有对它自己的品种特殊的保护措施在里面。

    主持人:您说特殊的保护措施是什么特殊的保护措施?

    小杉圭一:(翻译)关于品种保护方面,国际有共同的约定,另一方面针对出口国它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的要求,所以你要做出口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日本也有很多品种输入到中国来,但是在中国申请品种保护手续比较复杂,而且费用也是比较高的。

    主持人:谈到这个方面的问题,你在中国经营花卉过程当中,遇到哪些问题?

    小杉圭一:(翻译)比如有一些康乃馨的品种从中国进口到日本以后,有一些不全部是付费用的,但是日本也受到了一些国际上的制裁。

    主持人:我们在引进新品种的时候除了需要钱之外,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技术包括培养的方法是不是?

    张树初:没错。

    

    主持人:在引进新品种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回避不好就会引起一些问题?

    张树初:首先风险很大,新品种我们种植一个新品种进来,我们的技术够不够,我们能不能做的好,这都是方方面面的问题,最后进入市场,市场是否接受你这种品种,这也是需要检验的,新品种不一定好,是要通过检验的是良性品种,市场觉得好,那才是好。

    主持人:我们一般引进新品种的时候要进行市场调查,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品种?

    张树初:新品种当然要做市场调查,一个新品种进来,本身新品种在国外要进行繁育,有一些要繁育十年,短一些8年,长一些15年,肯定有它的优势,但是这和国家的国情有关系,蝴蝶兰,小花我们国内还是不太喜欢,在白花是日本人喜欢,我认为是要根据中国的消费习惯来定。

    主持人:刚才我已经说了,花卉产业、花卉企业如果引进一个新品种是离不开科技设施的支持的,一个新品种进来之后,我们是不是在机械方面要跟的上?

    杨仁全:我们这块是不可以落后的,新进品种进来,对繁育、生产到最后提供良好的支撑,我们也是在注重科技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走出国门和国际同行对等竞争的需要。

    主持人:尼克你们公司有没有引进新的品种?

    尼克:一直在进。

    主持人:比方说?

    尼克:红掌、玫瑰。

    主持人:在引进的过程当中培育的过程当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没有?

    尼克:做红掌的时候和玫瑰的时候差不多都是一些细节的问题,比如市场是否接受,在中国还是一样难,比如我在昆明的时候我和昆明的花农来谈,我认为中国的花农还是比较传统的,认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市场不希望还是不一样的,跟着市场考虑,瞄准市场一击即中。

    主持人:我们现场的观众哪位朋友有什么问题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经验?有吗?我们也可以针对花卉的新品种保护方面提出您的问题。

    观众:大家好,我是荷兰菊花种苗公司的代表,我从去年7月份开始在荷兰花卉公司工作的,我认识他们公司是在7年前,当时很多中国的花卉企业希望引进荷兰的很多好品种,但是当时我们公司认为中国市场还没有成熟,虽然他们看到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消费者喜欢他们的品种,但是他们还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而从去年开始他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很多的变化,刚才主持人提到保护公约、条例等等,也出现了苏州很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很好花卉企业,所以进入中国市场。

    从我现在为这家公司工作一年多的情况来看,确实我们很多指挥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意识已经提高了很大的水平,但是在种植的过程当中,往往通过非法的途径去引进品种,所以对品种的特性,对品种的栽培习性非常不了解,这样造成了新品种国际市场流行的品种,但是到了中国不一定就是好品种了。

    主持人:为什么?

    观众:因为这种品种的来源种源是不合法的,不是通过健康的母株和母本来繁殖的,像人一样,出生的品质已经差了一大截,再加上没有通过与主人的沟通交流,没有对品种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只是自己不断的尝试、试验摸索,最后很好的品种在咱们环境条件下栽培出来的效果是达不到要求的。

    主持人:我知道这些活动都是在地下进行的。

    观众: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与育种人沟通之后来种植品种,这是为了让我们更快的来达到产品品质,有一定的产量,形成产量最终形成经济效益,这是为咱们的生产者自身考虑的事情。

    尼克:我现在要分享两个部分,一个是新的植物,我认为菊花是比较新的,我认为种菊花白的和黄的差不多了,这都是细节的问题。

    主持人:刚才他说的状况,我在培育的过程当中可能在暗箱操作,这可能就培育出新的品种。您刚才还说引进新品种和新植物是有区别的,这是什么概念?

    尼克:我认为植物是分开的,做红掌是做红的还是白的还是橘黄的,技术是差不多的,白色可能多一些水、多一些肥料这些是细节问题,玫瑰也一样,区别不是很大,新品种主要是市场问题。

    主持人:当然还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们现场的观众还是有话要说的,这位先生,有什么高见吗?您来自哪里?

    加藤孝义:我是来自日本的加藤孝义。

    主持人:在引进新品种和花卉保护方面有什么要说的?

    加藤孝义:日本在十年以前也是遇到这样混乱的状况,十年前是日本违法进行品种引进最厉害的时候。现在遵循植物保护、品种保护的规则,从荷兰引进新的品种丰富了日本的市场。现在日本人民都明白了,在国际的竞争当中如果说不遵守规则的话,植物品种的保护是一种规则,不遵守的话,就无法进行正式的销售,或者引进新品种。

    主持人:用中国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您也听不懂吧?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您好吗?在日本的花卉产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会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在这些方面有没有值得我们中国借鉴的地方?

    加藤孝义:中国的生产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在物流方面还是发展比较迟缓的,日本原来也是这样,但是改善了流通之后花卉产业就有非常大的发展。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