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时代新型农民——渭源向信息农业嬗变写真

2008年06月18日 10:51定西日报杨正海
    中国园林网6月18日消息:“独坐中军帐,快乐把网上,手中三样宝,胜过诸葛亮。”这是流传在渭水源头群众中的一段顺口溜。如今的渭源县,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信息农业嬗变,一些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就是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手机“三件宝”,搜集和掌握各类农业信息和科技致富信息,并用这些信息指导和科学安排生产经营项目,发家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宽,成为追赶时代的新型农民。

    互联网上找商机

    过去,农民们农闲时间无所事事,只能凑集谝话抬杠、打扑克“掀牛九”。如今的农民追求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有的农民每天抽时间在互联网上寻找致富门路和经营之道。你瞧,会川镇田地公司女老板李晓梅把上网查询中药材和马铃薯种植、收购、销售等信息,接收、发送电子邮件,和网友交流致富经验作为她的“必修课”。通过上网,30出头的李晓梅了解和掌握了好多有价值的信息,她心明眼亮,视野宽广,做起生意来得心应手,这让生意场上的人刮目相看。眼下,在该镇像李晓梅一样依靠网络致富的“信息农民”还有好多,像赵军林、乔伟军、刘云礼、王胜红、赵意成都是依靠网络信息致富的“精英”。如今,通过网络获取信息、闯市场挣大钱在渭源成为一种新追求,互联网已成为渭源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这不,在会川镇西关村,不少农民忙完了农活,顾不得休息,就三五成群地聚集到村部上网冲浪,认真仔细地浏览着网页,大家还不时的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定就会迸出商机和智慧“火花”。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和掌握涉农信息,村上还将最新的中药材销售等信息打印出来公布于众。

    近年来,渭源县不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工程,建立了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网站,通过网络把致富信息传递给农民。另外,县上把从农业信息网和其他网站收集的信息,采取现场咨询、黑板报、喇叭广播、培训等方式及时向群众发布,积极引导农民发布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产品信息,实现网上营销。目前全县已有近万名农民上网发布各类供求、技术信息,成为信息农业的受益者。

    远程教育学本领

    “农闲人不闲,人闲心不闲。”县委组织部结合县情实际,在县上有线电视、广播开设专题,在渭源党建网开辟专栏,分设符合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需要的远教动态、致富之桥等9个栏目,并与全国远程教育网站及各地网站互联互通,及时把各种涉农信息提供给农户,还组织辅导人员以远程教育节目为载体,结合农村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提高了广大党员群众对该节目的理解度。清源镇张家湾村农民党员李继惠高兴地说:“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一所农民自己的学校,农民朋友随时可以到学校武装头脑,了解和掌握农业信息。”

    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渭源县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入手,着力培育一批知识型新农民。这个县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等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目前,全县共完成了93个站点建设任务,217个村全部设立了远程教育点;已组织党员集中学习438场次,受益农民达1.6万多人。农民们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中了解了党的农村政策,学到了科技知识,掌握了各种致富信息,思想上、观念上发生了变化,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手机短信作宣传

    继固定电话进入寻常农家后,农民们又追赶时代,悄然用起了工作人和城里人用的手机,手机已成为渭源农民搞活经营、洽谈生意的得力“助手”。北寨镇前进村“白氏胡麻油房”老板白国义看准手机信息这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广告宣传方式,在联通公司和移动公司为新老客户群发促销短信1000多条,为白氏胡麻油打开了新的销路。仅靠手机短信促销这一项,2007年比往年多赚了3万余元。他尝到了手机短信宣传的甜头,逢人就夸手机短信宣传所起的效果。

    近几年,手机深受农民欢迎,依托手机现代通信工具发送短信,扩大销售,订制农业信息,了解农业新闻、良种介绍、种养技术、农业政策法规、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市场信息,在渭源农村悄然兴起。目前,全县约有4.2万农民使用手机通信工具。北寨镇前进村村支书王成林喜冲冲地说:“手机通信真方便,好像亲戚朋友、用户客商就在眼前。每天一条的有关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短信,用处可大了,既有指导我们科学种植养殖的,又有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农产品市场行情的,我们确实离不开它。”

    “三件宝贝”作向导,追赶时代快致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渭源新型农民,敢于触摸时代脉搏,勇于追赶时代步履,自己率先致富的同时,辐射和带动周围农户脱贫致富。正是有了这些新型农民,广袤无垠的渭源大地生机盎然,活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