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5日消息:今年以来,周至县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围绕特色产业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全力实施“民生工程”,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投资4.2亿实施的“民生工程”开始启动、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验收、第五届苗木花卉交易会签约1.9亿元、西洽会引资1.9亿元,“好”事不断,“喜”讯连连,一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100万元,是历史上增长最多的时期,同比增长8.5%,增幅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迎来了“开门红”。
绿色基地铸就金字招牌
周至担负着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和黑河水源地的重任,在确保黑河水源地安全的前提下,周至制定了“生态立县、文化名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战略,近年来着重打造了猕猴桃、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等绿色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和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西北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和西安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今年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县验收,成为全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色产业链吸引了多家投资者关注,在今年的西洽会上,签约的商住、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总投资达19360万元,还有集贤产业园开发房地产、仙游寺包装整体开发、建设无公害有机蔬菜基地等8个意向项目,总投资达34亿元。一季度,全县实际引进内资1.94亿元,完成市上下达全年考核目标的近30%,比上年同期增长3.4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绿色产业成就金色梦想
近年来,周至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苗木花卉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年产苗木花卉3亿多株(盆),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县。为了做大做强苗木花卉产业,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今年,周至举办了第五届苗木展销订货会,短短两天的展销会为苗农签订了1.93亿元的交易订单。苗农栽植积极性空前高涨,新增苗木花卉面积2000亩,首次在春季完成了全年的预期目标。春季造林面积2000亩,同比增加1500亩。农业主导产业继续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迈进。以终南镇三湾村为中心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每天供应西安、兰州、银川等地的蔬菜达400多吨,菜农收入40多万元。新栽猕猴桃面积7000亩,完成年预期目标的35%。一季度,“一带五基地”中的沿山杂果林带和蔬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万头瘦肉型猪基地共形成农业产值104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6%,增幅同比提高17.6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78.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4.4元,增长21.7%,是历史上增加最多最快的时期。
民生工程 加快小康步伐
为了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百姓生活质量,今年,周至将投入4.2亿元实施“民生工程”,其中包括在平原地区行政村全部修通水泥路,全面实施县城主干道改造和人行道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启动县城天然气入户以及自来水厂、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实施黑河引水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为了听取群众意见,除了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座谈,县上还专门在有关媒体上公布了热线电话,主要领导现场解答群众提问。目前,全县新农合参合农民人数达到591597人,参合率95.8%, 高于市上下达全年考核目标的10.8个百分点;13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26个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如期启动,建成通村油路30公里,12个扶贫重点村落实各类建设资金305万元,水泥硬化道路9.86公里,沙石硬化23.5公里,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8户,新打机井9眼,新建水塔4座,新修蓄水池1个,铺设管网51.95公里,龙头入户1737户,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6852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乡文明化进程,“我身边的道德模范”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火如荼,“明白老人孝顺儿女评选活动”入选“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创新”活动。